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沈阳过年有哪些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沈阳过年有哪些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沈阳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呢?
高跷和秧歌
高跷和秧歌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虽然城市中的表演已不再像往日那样红红火火,但一到过年还是会让这一传统项目得到最大频率的曝光,生长在黑土地的人们那热辣豪爽的性格全都在这热情洋溢的大秧歌中挥洒出来,让你体验到的不只是过年的喜庆,更多的还是来年的好兆头
老沈阳的习俗有着自己的文化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是“老沈阳”有关腊月习俗的顺口溜。我们就从这句话开始来说道说道咱“老沈阳”春节的习俗吧!速冻饺子:起源于老沈阳的年俗“冻饺子”。明末清时一进入腊月就要准备过年的食物,其中包饺子是一项重要任务,包好后,冻起来,从小年一直吃到正月十五。今天人们所吃的速冻饺子,就起源于几百年前辽沈地区民间过年的习俗。
皇寺庙会:皇寺是***寺院,从皇寺始建之时,皇寺庙会就已经出现了雏形,建成后,庙会规模日益壮大,从最初的农产品,手工制品售卖发展到综合性的贸易集市。
秧歌是流传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沈阳秧歌属东北大秧歌,分高跷、地秧歌两大类。沈阳人酷爱秧歌,他们舞得热烈、舞得豪放、舞得粗犷,令人振奋。如今早晚或节***日的沈阳街头,不仅常有火爆的老年秧歌队表演,还有精品秧歌表演,如“蹉步秧歌”、“灯官秧歌”、少儿高跷和让人耳目一新的"水袖秧歌"、"举顶高跷"等。每年,沈阳都有举办秧歌节,历时五至七天。大型秧歌比赛是秧歌节的主体项目。
沈阳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沈阳秧歌:沈阳每年都举办秧歌节,一般历时五至七天。沈阳秧歌属东北大秧歌,分高跷、地秧歌两大类。沈阳人酷爱秧歌,他们舞得热烈、舞得豪放、舞得粗犷,令人振奋。逢年国际,大型活动,都悔青秧歌队来表演。
西迁节:辽宁锡伯族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举行盛大的节日庙会,纪念220多年前锡伯族人从东北迁往西北边陲的壮举,这是锡伯族人最盛大的节日。此外,还要举行文艺会演、***、叼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抹黑节:锡伯人抹黑节是在农历正月十六日,传说这一天是巡天神来巡视的日子,到了这天,天还没亮家家户户就纷纷出门,男女老少都往脸上抹黑。目的是让巡天神看见他们的诚心,免去小麦的黑穗病。
“喜利妈妈”:“喜利妈妈”是锡伯人祈求子孙繁衍的象征,也是记载锡伯族家庭族谱。每年正月初一,锡伯族供奉“喜利妈妈”,请求她保佑全家平安、人财兴旺。
撒路灯习俗:沈阳的西北地区有十月十日撒路灯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组织专人制作灯笼、纸包,正月十四傍晚,两队人举着灯笼,以锣鼓为导引,把纸包点燃,沿家放在地上,这就是撒路灯。
沈阳定亲八样礼?
1.梳子: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指夫妇一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2.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3.压钱箱:九宝中的第九宝是压钱箱,是婚庆中女方送嫁礼品之一,借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时也是女子婚后用于收藏心爱珍品之物。
4.如意秤:取材于传统婚礼仪式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如意秤,现作为父母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九宝之一,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称心如意,夫妻如意同心。
5.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沈阳过年有哪些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沈阳过年有哪些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9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