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黔东南侗族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黔东南侗族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黔东南州的民族文化特色有哪些?
黔东南州的全称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民族主要有苗族、侗族和汉族,他们是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之间的生活文化习俗相互影响,民族文化习俗特色主要有苗族、侗族的过苗年、侗年,三月三、四月八姊妹节、尝新节等等
主要的是苗族和侗族文化特色,有侗族大歌、鼓楼;有芦笙、银饰、盛装;有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一年一次的苗年节、吃新节、芦笙节等等。推介一下雷山的“千户苗寨——西江”,那里太美了,旅游可以考虑一下!
贵州凯里侗族有几个姓氏?
侗族一般主要以杨姓、吴姓等居多。而且侗族还有姓氏节,姓氏节是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龙胜、三江等地。
石、罗姓过“未节”,以立秋后第一个未为节日。
胡、吴两姓过“甲戌节”,即立秋后第一个甲戌日过节,即立秋后第一个甲戌日过节。
伍姓在六月初六过“双鸭节”或过八月“社节”。
陈姓原在除夕早上过“概考送节”(即开酒坛节),后因除夕难以请到客人,改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
黔东南十五个民族乡是哪些?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是贵州省东南部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为凯里市。全州总面积30282.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58622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81.7%,其中苗族人和侗族分别占43.4%和30.5%。下辖1市15县即凯里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县,有28个街道,129个镇,60个乡(15个民族乡)。
在黔东南州境内还有15个民族乡,分别在镇远、岑巩、黎平、榕江、从江、雷山、麻江7个县内,即镇远县1个:尚寨土家族乡;岑巩县1个:羊桥土家族乡;黎平县2个:顺化瑶族乡、雷洞瑶族水族乡;榕江县6个:三江水族乡、仁里水族乡、塔石瑶族水族乡、定威水族乡、兴华水族乡、水尾水族乡;从江县3个:刚边壮族乡、秀塘壮族乡、翠里瑶族壮族乡;雷山县1个:达地水族乡;麻江县1个:坝芒布依族乡。
黔东南的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以苗族、侗族、汉族三个民族为主体,黔东南州的前身为镇远专区,后来成立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选定为凯里。目前黔东南州下辖1个县级市和15个县,黔东南管辖的县市数量在整个贵州是最多的,但是人口并不多,全州人口也就300多万,还不如毕节市的一半,很多县甚至只有20来万人。黔东南是否可以对16个县市进行整合呢?虽然不现实,但是可以设想一下如何进行整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黔东南侗族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黔东南侗族过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9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