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西运城过年饮食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山西运城过年饮食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运城有一个风俗,新女婿上门,吃什么面?
这是某些地方的一个风俗,女婿第一次上女家去吃饭(没结婚之前),如果未来老丈人夹鸡***或者鸭***给未来女婿的话,表示同意这门亲事,相反,如果夹的是鸡头或者鸭头就表示不同意,委婉的拒绝。
运城人的生活习俗,为什么像西安不像太原?
一 方言几乎和西安话一样, 运城人一口西安话。
二 西安一带和运城风俗也一样
三 运城人跟西安一带关系很密切,看病,上学,玩耍在西安
四西安的一些经济政策都会把运城拉入其中
五西安渭南运城临汾同属汾渭平原,为华夏文明发源地
汾渭平原百科:
汾渭平原
汾渭平原是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台塬阶地的总称,北起山西省代县,南抵陕西省秦岭山脉,西至陕西省宝鸡市,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长约760千米,宽40~100千米,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西安、咸阳、渭南、运城、临汾等11个地(市)。该平原区域土地总面积6.7万平方千米,位列中国第四大平原,也是黄河中游地区最大的冲积平原。汾渭平原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迹繁多,不但是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的摇篮,也是黄河流域***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水平高、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据我所知,运城在方言和饮食等方面和西安有相似之处。饮食方面,像哨子面,肉夹馍,油泼面,羊肉泡馍,都和西安有共同点,但又有所不同,比如羊肉泡馍在运城的解州镇得到了改良,馍变得更好掰。方言方面,运城地区有比其他地方和西安话更多的相似发音和词汇,而且,个人觉得运城往西安方向50公里的县级市永济市的方言尤其像西安话。
这种现象的原因,我看来主要是地理上,运城和西安都属于同一盆地(不知道什么名字,但是在地形图或者卫星地图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有朋友说这是汾渭谷地),运城在山西西南部和陕西毗邻,之间仅隔着一条黄河,通过风陵渡的渡口联通,历史上一直都是商业农业的发达地区,往来交流频繁。而运城东边是太行山脉,南面是中条山,自然存在阻隔。从距离上看,运城距离西安是太原的二分之一,而且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自然对运城影响更大更深远。
【运城】习俗更像【西安】而非【太原】的原因,寒鲲认为可以从“地理”与“历史”两个角度解释其缘由:
【运城】所在【涑水流域】与以【西安】为首的【关中平原】仅仅相隔了一条黄河,而且还是黄河比较平缓容易渡过的区域,无论是从运城过黄河往关中走,还是从西安过黄河往运城走,只要过了黄河,都是一马平川之地,有利于运城与西安之间古往今来的交通往来,两地风俗的互相影响与逐步融合也便顺理成章了。
从【运城】北上【太原】,需要先后翻过绛山、越过汾河浍河、翻过太岳山系灵霍山峡,直到韩信岭,方能抵达【太原】所在的【晋中盆地】(又名太原盆地),这就远比【运城】到【西安】困难得多了。地理形势决定交通难度,交通难度决定交流难度。【运城】与【太原】之间更为复杂难走的地形,决定了【运城】与【太原】在现代交通工具应用以前无法在交流程度上比得上【运城】与【西安】,生活习俗这种历史时期积累下来的现象,自然受到了强烈地影响。
何况,【运城】与【西安】的直线距离只有170-180公里左右,【运城】与【太原】的直线距离则有350-360公里左右,直线距离也为【运城】更像【西安】提供了助力,毕竟更短的直线距离,在交往起来的经济成本只会更低。
运城地区在历史时期总是在行政区划上跟着东西两京长安、洛阳在一起,运城跟随太原在一个大政区的历史其实仅仅是近七八百年间的事。
西周时期,晋西南与关中、河洛一道构成了西周王室的京畿地区,并被分封了最为密集的姬姓诸侯,用来屏藩王室,晋西南在此时开始便紧跟关洛两地风潮。而太原此时尚且还没有纳入到西周统治的华夏共同体范围内,仍旧是燕京戎的地盘,考古出土的文物也与燕地更像,而非周人风格。
西汉初期,太原地区归【代国】管辖,晋西南所属河东郡则归中央直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运城过年饮食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西运城过年饮食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9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