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漳州有什么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漳州有什么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漳州的习俗?
漳州有下列的节日习俗:
1、春节:
这天早餐闽南人一般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讨个吉利,祈望来年“有余”。漳州人则吃“甜面线”,俗叫“长寿面”,以喻长寿。初一起床后,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晚辈“红包”,即“压岁钱”。
2、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历史上叫“上元”节,也叫元宵节。闽南人每逢这一天,都要吃“元宵圆”。夜间公府街悬挂各种花灯,有鸡灯、鸭灯、鹅灯、鱼灯、南瓜灯、葫芦灯那样的固定花灯,也有风车灯、跑马灯、云龙灯、猴子灯、绞螺灯等会转动的花灯。同时还放烟火和舞龙弄狮。
3、清明:
清明时,闽南一带要吃春饼,做清明果、办酒茶或买糕饼祭扫祖幕。扫墓时要在墓地撒下长条纸箔,在坟地锄草、植树,并给坟堆培土,以表达对过世的亲人的怀念。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机关团体都在清明节组织到烈士墓或烈士纪念碑扫墓、献花圈,或种松树,和举行其他纪念活动。
4、端午:
这个节日相传是为纪念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在闽南端午叫“五月节”。这一天,农村里家家户户要在门楣旁插菖蒲、艾草、焚雄黄酒,或饮雄黄酒,小孩在胸前佩香袋子,驱病祛邪。到了正午,人们要吃卤面,品尝碱粽、肉粽或豆粽。
5、 六月半年节:
漳州的风俗与特色?
漳州市地处闽粤二省之交,山地、平原、滨海地貌兼具,地方民俗文化既有山区的闭塞,又有沿海的开放,使得这里的风俗人情别具特色。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趣好玩的漳州旧时民俗,一起来看看吧!
“芋头芋头别咬我”
旧时,番薯、芋头是漳州人的“盘中餐”。漳州人喜欢趁热吃番薯,芋头煮熟后则要等凉了再吃,即俗谚云:“番薯烧,芋仔冷。”坊间刮生芋头的皮时为避免被***皮肤,刮前要先咬芋头一口,念:“芋仔芋仔我咬汝,汝嫑(意为不要)咬我。”
家乡水土专治各种不服
旧时,漳州人出远门之前,多到平日奉祀的寺庙里用红纸包一些香炉里的香灰,出门时随身带走,以求护身。到了外地的住处将其供奉起来,按时礼拜以保平安。为防止到异地后水土不服,出门离家之前,要从自家的米缸里带少许米,再从自家的水井或水缸中舀少许水装在瓶中带走。到目的地后将水倒入当地的水井或水缸中,将米混入当地的米中做成饭吃下,这样就能适应当地的水土,保证身体健康。带香灰出外的人归来后,还要到原寺庙答谢、还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漳州有什么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漳州有什么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9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