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鲁西南的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鲁西南的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鲁西南和河南过年的风俗一样吗?
鲁西南与豫东均属于中原文化圈,其中聊城、菏泽是鲁西南的主体地域,这里与河南均属于中原经济区,自古以来,地域相临,文化相同,风俗相似,语言相近,感情相亲。许多朝代,同属于一个行政区划,直到1961年,鲁西南的东明县,还归河南管辖,河南范县还归山东管辖,其三面被山东几个县包围。还有,鲁西南与豫东之开封,皆为豫剧的发源地,所以,基本上都是说的河南话,听的是豫剧。
至于春节习俗,完全一模一一样。比如:腊月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洗点藕(洗菜),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个鸡(炸菜),二十八杀个鸭〈继续炸菜),大年三十上午贴门神与春联,这天上坟烧纸、送灯碗,除夕守夜,天不亮不能倒尿盆,初二开始走亲戚(姑娘走娘家),初三上坟烧纸(给故去老人送钱),不到初五(破五)不能扫院子,正月十五过小年(此方大数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一些地方二十四过小年。,也称灯节。十六起到十八,也兴走亲戚。十八九开始下地干活,整个春节过完。
有相似之处也,河南年三十就把饺子包好!大年初一不让动刀动剪子,不让说不吉利的字。蒸包子,包饺子,先敬天地之神!再敬列祖列宗们!山东最好的是各种动物馍馍!花馍馍!各种各样:,美不胜收!等…
鲁西南农村磕头拜年从***到欣然前往,传统习俗应该如何传承?
"鲁"是山东的简称。当地磕头拜年习俗我认为应该传承,这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
俗话说:"男人膝下有黄金",表明不能轻易向人下跪。题主说的去拜年,没说清楚是对长辈,平辈,或者是普通长辈磕头拜年。如果都要下跪磕头拜年,我觉得没必要。下跪磕头应该是对自己父母,恩师或者救助过自已的恩人所需要的礼节。也是最高的礼节。不是一般人都收受得起的,见个长辈都下跪磕头,那就失去了这个礼节的意义。
这是我个人的见解,也不知你们当地的人是怎样看待这种礼节的含义。
鲁西南拜年是跪下磕头的。
磕头的要求是"三着地三叩拜",
一是双腿曲膝至膝盖着地,
二是双臂与肩宽齐向前伸并下伏至手掌着地,三是头颈匀速下点至脑门着地,然后连续叩拜三下即为大礼成。
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拜年按照辈分,不按照年龄,辈分小的即使年龄大也需要磕头。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去世家人的照片或者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
鲁西南农村磕头拜年从***到欣然前往,传统习俗应该如何传承?
“农大知事”本人家乡就是菏泽,也是鲁西南的一个区域,亲身感受着老家磕头拜年的这种习俗,前十多年常常不在家,对家乡拜年磕头也有过抵触心里,也像当地不少年轻人一样认为,这属于封建思想遗留。但随着这两年乡村过年气氛已不再有当年情形,村里也唯有磕头拜年时还能让人感觉到一点,这是过年了。
由于近些年来,农村村民外出打工开始,农村也慢慢的快要变成城市化了,也就是说大家的来往少了,交流沟通的时间没了,青壮年基本上都是常年在外务工。以往农村那种相互串门拉家常的情形以很少见了,特别是农村的青年人,只要不是一起工作的,更不喜欢与邻居们一起玩耍了。
如果不是过年串门磕头拜年,即便是同村的邻居,有的人家基本上一年都不会去上一趟,村里面的年轻人相互都不认识了,过去的那种农村文化也将会慢慢的消失。农村也有可能变得相互都很陌生,就像城市居民一样对面邻居都互相不了解。
所以说有些农村的传统习俗,也是维护农村人脉关系的纽带,并不是说农村所有的习俗都是糟粕。为了延续这种农村习俗,还是需要父母给子女们做好传帮带,以便后代还知道过去农村的一些老传统,也能促进乡村村民之间的融洽氛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鲁西南的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鲁西南的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9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