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的拜佛祈福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过年的拜佛祈福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古代过春节吃年夜饭之前要拜佛烧香,这是为什么?
春节饭前烧香拜佛的习俗各地不同,有的是大年三十年夜饭前烧香拜佛,有的是初一早晨起床后先拜佛,还有的人三十晚上就到寺庙排队抢烧头柱香。
古代江浙一带在大年三十年夜饭前,一家老小穿上新的衣裳,大户人家要到佛堂或祠堂礼佛、祭祖,由族长或家里最长的老人牵头,烧香祈愿,感谢一年来守护神对家庭的保佑,感谢上仙赐福,感谢祖先赐予后辈的恩德和***;祈祷神灵来年眷顾,祈祷祖先护佑家庭兴旺发达。
北方大多地方的习俗是在大年初一早上起床后礼佛,大人给孩子们更换新衣,嘱咐孩子们洗干净手,漱口,在神情佛时不准讲话,更不许吵闹。大户人家去佛堂,小户人家就在堂屋里,正位摆放佛像,有拜观音的,有拜文殊的,山西运城地区拜的是关老爷,认为关公是当地的守护神。祈祷结束,大家才开始吃新第一顿饭。
古代烧头柱香,是僧人和佛教信众在大年初一点燃的第一柱香,当第一柱香燃起时,大殿中一片讼经声,庄严肃穆,僧人们为众生祈求一年的好运,祈求神保佑众生平安。当时只是各寺院的僧人和居士、俗家***参与。后来随着佛教信众越来越多,这种风俗也在民间蔓延。
特别是近几年,烧头柱香愈演愈烈,不管是不是信徒,都抢着到寺院去烧这头柱香。现在已经不能称之为风俗,应该叫做风气。香也由过去的细细三枝,变成指头粗,小臂粗,有的还要求一柱香要从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烧到初一晚上十二点,这些规矩不知道从哪来的。有的人大年三十晚上就跑到寺庙排队,有些寺院还开始竞投烧头柱香的权利。
谢谢邀请,过年家人团圆一起聚在一起,烧香的目的是请神保佑,祭拜祖先请祖先回来过年,一个传承文化,现在很多礼节被简化了,就像过年不可以放烟花爆竹一样,把所有的礼节简化后,年味也就没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网络上都在说年味没有那么弄的原因,以前大家准备过年很多事要处理,所以都很忙,而现在礼节少了,大家坐在一起就是打牌或是吃吃喝喝然后各奔东西,然后大家发现这样过年还有什么意思啊
春节拜神拜祖宗有什么讲究?
春节拜神拜祖宗的习俗在祖国大江南北西东流传至今,但各地风土人情习俗竞相不同,各有讲究与独特之处。
我是黑龙江东北人,汉族。讲一讲大多数东北人拜神拜祖宗的习俗吧。
从七十丶八十年代说起吧,童年少年的我记忆犹新。
(一)
春节前,家家都有祀祖上坟上供烧黄纸送冥币,或放烟花爆竹等习俗。
带着事先买好的各种各样供品去野外坟地或小庙、十字路口祀拜都可以,已敬孝心孝道。
供品主要以酒,水果,糖块,荤、素熟菜,食品有五个馒头或五块糕点,黄熏香,筷子,酒杯等为主。但是,水果以苹果,桔子,香蕉为主。其中,梨是不能使用,忌讳。
互相说话或聊天都要说吉利吉祥喜庆的词语。最忌讳:生病了,撞车,跳楼摔死,死亡等之类的话不能乱说,最好别说,不吉利。
供奉摆放供品是有讲究的,各地域有着不同习俗。
一般都摆放三盘菜:水果一盘五个,即盘底放三个,顶上对落两个苹果;荤菜一盘,素菜一盘;再摆一盘底下放三个,顶上对落两个,共计五个馒头;香炉插上三棵香:并排放、分开。放两对或三对筷子,再摆两个酒杯,斟满酒。
过年客家人敬神方法?
客家人敬神,每个家庭带着猪肉、鱼、鸡“三牲”、盛有发粄(年年发财)、苹果(四季平安)、柑橘(年年吉利)、柚子(年年富有)和财宝(祖公、祖婆衣,伯公、伯婆衣,观音衣,冥币、花边等)五个斋盘,大人小孩一齐来到祖公祠堂,同祖屋,同叔公的叔娘伯婶、叔侄子嫂相聚祖屋,传递新年祝福,共同祭奠祖先,奉敬天地神明,以谢庇估之意。
春节去寺庙好吗?
按照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习俗,春节期间人们都要去寺庙上香,许愿,祈祷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快乐。春节是中国阴历新的一年开始,家人们聚在一起庆祝节日,其乐融融。人们互相祝愿新的一年快乐幸福,更多的人去寺庙上香,祈祷满足心里需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的拜佛祈福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的拜佛祈福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