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莱阳人的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莱阳人的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莱阳宝宝满月习俗?
1、满月酒,婴儿出生后一个月设立酒宴,宴请亲戚朋友过来参与见证,为孩子祈祷祝福。
2、报喜,宝宝出生当天,爸爸一定要去岳父母家告知这个消息,并且拜祭祖先,放鞭炮庆贺。
3、送米酒,岳父母得知女儿生下孩子后,孩子的外婆就要开始酝酿准备鸡蛋、米酒等食物,待产后第三天前往看望。同时,还需要为孩子准备新衣裤、手推车、摇篮等婴儿用品,待孩子满月时送给他。
4、吃红蛋,生了孩子的家庭会提前将鸡蛋染成红色,待孩子办满月酒哪天,将鸡蛋送来来宾食用。
5、出窝,待宝宝满月后,要抱着孩子回娘家串门,外婆会给宝宝肩膀上搭花线、脖颈上挂银制品(银坠子)寓意祝福外孙活长命百岁,享荣华富贵。
高密人在风俗上认同青岛还是潍坊,反正潍坊同学的方言叫法不同,却跟莱阳同学的一样?
都是潍河两岸人,两千多年前的高密老县城就在潍河边上,距离郑公只有2公里,有兴趣去瞧瞧,挺好。古老的郑公早就市直峡山区所辖了,诸城凉台镇也是如此喽。
潍河作为山东第一大省内河,地理隔离导致两岸语言语调差异大,诸城一个腔,高密一个调,安丘一个声,寒亭(老潍县)和昌邑又是不一个音,可见大潍坊母亲河的隔离能力有多么的强大,古来一大片一大片的红高粱洼地也不是浪得虚名。
青岛作为老即墨(平度境内)的一个小渔村,现在确实发达了,单列市了,财政收入与山东并列了。人家平度从潍坊划过去,今天多牛呀,走路感觉就不一样了[大笑]。距离近点的高密诸城人,向往平度高半级的待遇,心往高处想,可以理解的。
高密,一个历史悠久的半岛内陆小城,地处山东半岛东部胶东地区,现在已发展成为中等城市。高密秦朝就有了县级设置。历史上,曾隶属于密州、莱州、胶州,中华民国时期,高密先属胶东道(治今烟台市),后改称莱胶道。1928年县直属山东省***。新中国成立后,高密县初仍属滨北专区。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划归昌潍专区。1967年2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高密县均顺次属之。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高密市(县级),以高密县的行政区域为高密市的行政区域。高密市隶属山东省潍坊市。
由此看来,高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属由潍坊管辖,历史上大部分时间行政管理属于东北、东南方向。正因为这个地缘政治因素,以及民俗、生活习俗,都偏向胶东地区(烟台、青岛),比喻,在传统节日年俗方面,在婚丧嫁娶方面几乎都是一样的。特别是有一个现象,农村盖房上梁,会将竹筷和铜钱用红绸布拴在梁上,这个习俗,在胶东地区很多地方都有。据考证,这跟移民有关系,因为,胶东地区好多移民都来自云南,住的是竹楼,移民到了山东半岛,几乎没有竹子,也不能住竹楼,为纪念老家,就有了拴竹筷的习俗。
在语言口音方面,以高密城区为例,和胶南口音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和胶州一部分口音也非常像,但是跟莱阳口音似乎还是有区别的。语言口音很复杂,存在语言岛现象,相近的两个村,口音也可能存在差异。我到过高密两个村,一个村两种口音,一个是跟诸城搭界的高密西注沟村,靠诸城近的一部分人口音像诸城人,稍远的一部分,是高密当地口音;另一个,靠近平度的卧铺村,也是平度和高密口音并存。谢谢邀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莱阳人的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莱阳人的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