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莆田过年的风俗传统是怎么样的?
1、福建莆田春节的风俗有 贴春联:除了我们平常见到的春联外,莆田还有一种特有的白头春联,在红色的对联上方留有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这一习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乱,据传此举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倭乱中遇难的人。
2、过年时,莆田民间每有做“红团”和“番薯起”的习俗,一以孝敬祖先,二为时令口福,三取一家人红红火火、大吉利、大平安、大团圆之意。“红团”皮的制作是有一番技巧的。
3、做红团 莆田市民过年时家家户户户都要做红团,一般在腊月廿廿八两日内进行,从做红团这天起,过年的气氛开始越发的浓厚起来。红团,颜色红,形状圆,寓红红火火,团团圆圆之意。
4、“拜年”送盆花 “拜年”习俗也在发生变化,花、书成了拜年的新礼品。送花寄寓美好的祝福,送书劝勉后辈努力向上。“美的花都”老板说,金桔、一品红、报岁兰、康乃馨、人参榕等走俏,有的顾客一下子就买十来盆花拜年。
福建莆田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1、过年时,莆田民间每有做“红团”和“番薯起”的习俗,一以孝敬祖先,二为时令口福,三取一家人红红火火、大吉利、大平安、大团圆之意。“红团”皮的制作是有一番技巧的。
2、吃线面第一口不喝面汤,莆田俗语有“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之说。吃面后,亲邻戚友间互相拜年,主人以红桔、瓜籽、糖果、香烟饷客。
3、福建莆田春节的风俗有 贴春联:除了我们平常见到的春联外,莆田还有一种特有的白头春联,在红色的对联上方留有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这一习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乱,据传此举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倭乱中遇难的人。
4、莆田春节的传统风俗有:一年过两次年、贴白额春联、拜年、压岁钱、做红团、做番薯起、过大年、做大岁、闹元宵等。
5、“拜年”送盆花 “拜年”习俗也在发生变化,花、书成了拜年的新礼品。送花寄寓美好的祝福,送书劝勉后辈努力向上。“美的花都”老板说,金桔、一品红、报岁兰、康乃馨、人参榕等走俏,有的顾客一下子就买十来盆花拜年。
6、莆田春节习俗有:扫巡 莆田人在年前都会给房子来个大扫除,莆仙话叫做“扫巡”,“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
莆田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1、过年时,莆田民间每有做“红团”和“番薯起”的习俗,一以孝敬祖先,二为时令口福,三取一家人红红火火、大吉利、大平安、大团圆之意。“红团”皮的制作是有一番技巧的。
2、辞年 莆田人一直传承的“辞年”习俗,在除夕子时,人们会在家门前摆好供桌,供桌系上了绣花红桌围,桌上摆上祭品,祭谢天地,辞别旧岁。
3、福建莆田春节的风俗有 贴春联:除了我们平常见到的春联外,莆田还有一种特有的白头春联,在红色的对联上方留有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这一习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乱,据传此举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倭乱中遇难的人。
4、“拜年”送盆花 “拜年”习俗也在发生变化,花、书成了拜年的新礼品。送花寄寓美好的祝福,送书劝勉后辈努力向上。“美的花都”老板说,金桔、一品红、报岁兰、康乃馨、人参榕等走俏,有的顾客一下子就买十来盆花拜年。
莆田春节习俗
过年时,莆田民间每有做“红团”和“番薯起”的习俗,一以孝敬祖先,二为时令口福,三取一家人红红火火、大吉利、大平安、大团圆之意。“红团”皮的制作是有一番技巧的。
辞年 莆田人一直传承的“辞年”习俗,在除夕子时,人们会在家门前摆好供桌,供桌系上了绣花红桌围,桌上摆上祭品,祭谢天地,辞别旧岁。
祭灶公。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祭拜时烧一纸线,送灶公上天是祈求玉皇赐福,丰衣足食。二十五日头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
福建莆田春节的风俗有 贴春联:除了我们平常见到的春联外,莆田还有一种特有的白头春联,在红色的对联上方留有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这一习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乱,据传此举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倭乱中遇难的人。
“拜年”送盆花 “拜年”习俗也在发生变化,花、书成了拜年的新礼品。送花寄寓美好的祝福,送书劝勉后辈努力向上。“美的花都”老板说,金桔、一品红、报岁兰、康乃馨、人参榕等走俏,有的顾客一下子就买十来盆花拜年。
这个习俗是有来源的。在明朝时,莆田受倭寇侵犯,四处烧杀抢掠。后抗倭英雄戚继光赶走倭寇之后,莆田人民在二月初二才返回家中,二月初四才重新过年。所以莆田人以正月初四为做大岁,比除夕更加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