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家里留灯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过年家里留灯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有一种说法叫躲灯的是什么习俗?
谢谢邀请!“过年”这种习俗也不过是晚近的事,而且神州大地上的“过年”习俗各地各有千秋和特色,毕竟“十里习俗不一般”嘛!
至于“过年有一种说法叫躲灯的是什么习俗?”至少我们这里过年不存在这种说法的习俗,因此什么叫“躲灯”深觉很奇异且很茫然!
基于一种新奇事的分享,还望知其事者予以释解“躲灯”之说,倒也很有意思吧?……
过年有一种说法叫躲灯的是什么习俗?
过去在七星老农家乡,虽然说大家都手中不蛮富裕,但是过年期间,从大年初二日晚上开始,当地有自发组织大家白天晚上,打地花鼓耍花鼓收取红包的传统习俗,从大年初二起,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咱们农村所谓的"躲灯"并不是我们当地的一种什么习俗,而是一种手中贫困的"无奈"之举啊。
过年打地花鼓,耍花灯,意在热闹,是咱们当地人的一种风俗传统习俗
七星老农家乡湖南益阳市,大家都知道湖南花鼓戏是咱们农村的一种文化遗产,打地花鼓耍花灯又是咱们农村人的一种风俗传统习俗,流行有近千年多的历史了。
所谓的过年打地花鼓耍花灯,意义双重,一种情况是新年新节,民间卖艺人自发组的一个乐队,由4个人举着4盏纸灯,每个灯上写上一个字"恭喜发财",举灯的就注了,灯里面要经常加煤油,特别是到了别人家时不能让灯灭了,否则主人家就有意思了,认为灯灭了是一种不祥之兆,很不喜利了是吧。
耍花灯在七星老农家乡,由一位当地有影响力的长老带头写礼薄,向每家每户收取一个红包,红包不论大小,听你主人家的客气,想封多少就封多少钱,没有限制,一块钱也好,二块钱也行,五十至一百块也没有人说你,只是说你红包封的小,打花鼓的人就送你一个短花鼓戏,走走过场,向你们全家表示新年祝贺,如果你家红包封的越大,打花鼓的人就会把唱花鼓戏的时间会延长一点,最一个影响就是说明你爱客气,是当地的有财人是吧,很有面子的。
过年躲灯是一种无奈之举
过去六七十年代,在咱们农村,大家都是以种田种地为生,家庭经济效益低,有个别的家庭人多劳少,家庭条件确实困难,过年的钱还需要向邻居家,或者是亲戚朋友们去借,说句实话,那时候一块钱要作一块钱的用途了,一块钱可以买一斤多肉回家让家人吃着过年,一块钱过年后可以给一个孩子交一期的学费,读一期的书了,所以呀,那时候耍花灯也存在着有个别困难的家庭,关门外出躲起来躲灯的现象了,谁家过年不喜欢热闹喜庆呢?所以躲灯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也不足为奇,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啊。
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过年打花鼓耍花灯是一种喜庆热闹,躲花灯不是一种习俗,而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之内,咱们农村个别家庭手中贫困的原因所导致的,是一种无奈之举啊。不过到了现代社会,咱们农村人都富裕起来了,过年耍花灯,打地花鼓大家都请人来上门耍,又是封大红包,又是放烟花爆竹,又是装烟端茶大家喝,大家都只讲究的是一种客气热闹,只讲究的是一种过年的热闹气氛了。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评论!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正月十五晚上,给祖宗送灯。你们那里有这样的风俗吗?
我的家在山东沂蒙山,我们这里是全国有名的小戏之乡,文化氛围浓烈,拥有沂山,石门红叶,山旺化石等美景和遗迹。我们这里没有正月十五给祖宗送灯的习俗,但我们这里过十五却热闹非常。每到这一天,各村庄乡镇县里都组织人扎龙灯,跑旱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到时万人团聚县城,路两边人山人海,小孩子们干脆爬到树上。届时龙灯队伍从城区西头开始,在北关结束,届时鞭炮齐鸣,戏曲,西游记人物等经过艺术加工的内容都搬到龙灯队伍,煞是热闹,将年的意味推向***,这种感觉在小孩子们的心里将扎下根来,无论他将来漂泊多远,乡情永远是牵挂他的那根红线。
在农村正月十五晚上都会去送灯,这有什么讲究?
正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的信女都去给村东头奶奶庙里的奶奶们送灯,以祈求她们给予相应的福气。
灯盏由熟麦面做成小碗状,添上香油,放个灯捻,灯就成了。
庙里供奉着九天玄女九位奶奶。九位奶奶各有所司:主奶奶,德奶奶,智奶奶,送子奶奶,送女奶奶,送聪的耳奶奶,送明的眼奶奶,送健康的寿奶奶,治病送药的药奶奶。你求什么就把灯点燃了送给那个奶奶。
求子的多, 送子奶奶座前的灯盏就最多。送子奶奶怀里抱着一个又白又胖的大小子。调皮的孩子们就用灯盏的熟面搓成一个小***,给那胖小子安上。只要有人给送子奶奶磕头,一转脸,小***就没了。旧的俗念,求子人吃了胖小子的小***,准生男该。磕头的女人瞅人一不注意,就把小***给薅(hao)走了。不过,薅走了也没关系,再搓一个安上,面做的灯盏有的是,没了再安,没了再安,孩子们也乐此不疲。夜深了,送灯的人少了,搓***的调皮者们也饿了,就把灯盏里的灯捻扔掉,在香油里放点盐,就吃了起来。熟面,香油,挺好吃的。
孩子们亵渎了神灵了吗?没有。他们帮助送子奶奶不知完成了多少次神圣的送子使命,孩子们高兴,送子奶奶高兴,求子者更高兴。正月十五送灯节,皆大欢喜。
今天已经是大年初九,虽然说春节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在农村老人认为整个年过完是一个正月,也就是说出了正月才算真正的过年。
在正月期间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一个赏灯送灯的日子,在这天欢庆的同时也是缅怀祖先的时刻。在我们北方,以前会在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去逝去的祖先坟上点上一个小煤油灯,用以缅怀亲人。
在一些地方,由于不能到亲人的坟墓前送灯,所以一些人会做一些花灯,放在一个木板或小竹排上,放在河流中,让它随着水流飘荡,用来怀念亲人。
对于题主的问题,送灯时有什么讲究?
其实送灯的习俗在祖国各地都有,但是根据地区的不同,一些讲究也不同。像在我们北方,在给亲人坟墓上送灯时,路上或墓地见到熟人一般很少说话,多数都是点头示意或挥挥手。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表示对祖先的一个敬重,避免喧哗影响先辈安息。到坟前点灯时,一般都使用火材,预示着祖先能保佑子孙日子红火,财源广进。给先辈送灯以前一般都使用油灯,现在条件好了各种花灯有很多,但如果使用蜡烛,忌讳点白色蜡烛最好是红色。
正月十五送灯不单单是给逝去的亲人送灯,还会在鸡架,猪圈,牛圈,粮仓等处点燃烛火,预示着鸡,猪等能六畜兴旺,少得疾病,钱粮满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所以大家都使用电灯代替了,其实这样很好,能避免一些火险隐患。
在正月十五送灯的时候,大家还会使用一些灰,锯末等拌上煤油或机油柴油,从自己家门口每隔一两米左右一堆,一直延续到马路上,然后逐一点燃,意思是为财源照亮一条道路,来年能发财,有财源广进的意思。
在这一天还有一些朋友晚上会放孔明灯,许上自己的愿望,然后一同放飞,因为孔明灯可以飞的很高,这样上天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愿望,帮助自己实现。
关于十五送灯的习俗还有很多,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即使是现在,大家不再相信鬼神之说,但这种习俗并没有改变,因为它也是一种纪念方式,一种美好的期盼,一种美好的寓意。
在农村正月十五晚上都会去送灯,这有什么讲究?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赏灯节,在民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因为它的隆重和热闹程度,有地方认为这个节日比春节还要重要呢!
国人讲究追根溯源不忘本,但凡人世间重要的节日,都会以一定的方式纪念一下已故的亲人。我们这边儿农村除夕之夜会把祖先的牌位摆出来,供奉到初五才收拾起来,这期间家人吃什么,都要先给祖先供一份。
正月15元宵节,民间要吃元宵,赏花灯。农村人们也不忘已故的祖先,夜幕降临,就会由男J们给祖先的坟头送灯,出嫁的女儿不能送灯,也是不能看灯的。每个坟头一般会送四盏灯,给祖先送去节日的温暖,也有人说给祖先送灯是照亮祖先捉去身上的虱子,否则祖先身上也会痒痒!
对于虱子,可能年轻人们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在过去一个时代,那虱子是非常横行的,60后,70后不少人都受过它们的侵扰!后来有了洗衣粉这些化学洗涤剂,这[_a***_]才逐步消失了。但农村人给祖先送灯的习俗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正月十五这一天过了,这个新年也就算过完了,人们的心思也开始集中在了工作上利农业生产上,祖先们也就静待下一个属于他们的日子了!
你们那里也有这样的习俗吗?欢迎留言分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家里留灯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家里留灯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