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过年习俗吃饺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过年习俗吃饺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人过年有吃饺子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有什么特别的传说或意义?
1.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
3.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过年吃饺子是什么时候传下来的规矩?哪些地区有这种习俗?
据我所知,过年吃饺子的习俗最迟在明代就已经出现。
根据文献记载,据《酌中志》载,明代宫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
关于“发明”饺子的传说,有过很多的版本,我知道的就有四种:
一、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说饺子起源于东汉“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当时在面皮上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避免耳朵上生冻疮,是当药用的。
二、还有一种说法,是和***有关。是说为了纪念***开天劈地,结束了宇宙混沌的状态,人们发明了“馄饨”,是取“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据三国魏人张揖《广雅》记载,那时已经有形如月牙形状的食物,被称为“馄饨”,和现在的饺子基本类似。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说,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做“馄饨”。现在仍有很多人喜欢这种吃法。
三、说是和女娲造人有关。传说在女娲捏土造人的时候,由于天寒地冻,泥人的耳朵一上冻就容易掉,于是女娲就在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耳朵就掉不下来了。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件事,就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里面包上“馅(线)”,用嘴咬着吃。
四、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明清时期,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在民间已经相当的盛行。一般是在年三十的晚上子时的时候吃,这时正是新的一年正月初一的开始,“更岁交子”因“交”与“饺”谐音。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而且在包饺子的时候,人们常常将糖,花生,枣和栗子或者硬币包进饺子里,谁能吃到,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将心想事成,事事如意,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区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求大吉大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顺心,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
“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是中华美食的代表,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特别是北方地区,几乎每一个重大的日子都离不开饺子这种美食,立冬吃饺子,冬至吃饺子,大年小年元宵节……都要吃饺子。
饺子不仅是我国北方人喜爱的美食,而且在受蒙古西征和元朝的文化传播影响,蒙古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芬兰、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土耳其、意大利、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也吃上了饺子有600年之久了,早已成为他们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意大利、乌克兰、俄罗斯三国,饺子对他们来说也是重要的国家级传统食物之一。而且据说是在东北的伪满洲国时期,传播到了韩国和日本。现在日本和韩国也超级爱吃饺子,他们的饺子一般指煎饺。
饺子,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
从清朝开始,我国广大农村盛行春节吃饺子。要在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点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伊始,取“更子”之意,“交”“饺”谐音,故称“饺子”。
还将饺子里面包上硬币,吃到的人被认定要交好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过年习俗吃饺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过年习俗吃饺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6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