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在南京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在南京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京有哪些风俗?
1.
冬至 旧时,老南京就有“贺冬”的风俗。“贺冬”也称“拜冬”,实际上就是指“冬至”节的各类庆贺活动。每逢“冬至”节,南京百姓都会更换新衣,往来庆贺,相互馈赠,商铺、手工作坊、学堂都放假一天,风俗一如过年。 老南京称“冬至”为“大冬”,这一天,民间百姓要开展祭祖活动,做媳妇的要孝敬公婆新鞋新袜。媳妇为老人送上新鞋新袜,叫做“履长节”,这种敬老的风俗在过去穿着传统布鞋布袜的年代,特别是郊区县农村尤其盛行。
2.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南京的元宵节是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正月初五,市面上就有彩灯出售。正月初八,家家户户挂春灯。 灯的品种有花果灯、百族灯、人物灯等名目繁多。灯节开始,老少观灯,万人空巷,非常热闹。“上灯元宵落灯面”,正月十八落灯,家家户户要用吃面条表述灯节结束。
3.
腊月掸尘 腊月二十五,扫屋掸
南京人过除夕时,都有哪些习俗?
老南京人除夕这一天先要“掸尘扫地”,将家里收拾干净,尤其以前的老宅旧屋梁高,横梁上落灰多,都要用竹竿捆着鸡毛掸子将灰尘扫干净,还要贴春联、“福”字、窗花、挂年画,后门上要贴钟馗像“挡恶鬼”。年画选材都是《福禄寿三星图》、《迎春接福》等等应景的喜庆主题。贴春联讲究很多,家里年内有丧事的,第一年要贴紫色的,后两年要贴***的,门楣上贴五张花纹镂空的长方形红纸,叫做“天庆”,然后贴横批。
除夕晚上年夜饭前定要祭祖,接灶爷,然后才全家围在一桌吃饭,年夜饭菜式里要有炒什锦菜、蛋饺,还要烧大鲢鱼,但是鱼要留到正月初五以后,意味“年年有余”。饭后开始辞年、守岁,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发“压岁钱”,大家一起喝洪福齐天汤(也叫福寿汤),汤里有红枣、福建莲子、荸荠、天生野菱,谐音“洪福齐天”。老南京人还有些特殊习俗,比如照虚耗和喂鼠娘。照虚耗就是小孩子点着灯笼,照一照家里偏僻的角落;喂鼠娘源自除夕夜“老鼠嫁女”,要在角落撒些糕点喂给小老鼠吃。
南京有哪些风俗?
南京民俗节庆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在夫子庙举行的“金陵灯会”始于六朝,盛于明清,经久不衰。每年2月28日-3月18日,正值梅花盛开之时,“南京国际梅花节”的举办地——东郊梅花山是中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
此外,南京地区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还有正月十六的“爬城头”、三月初三“上巳节”、四月初八“郊区庙会”、还有立夏、立秋、重阳、冬至及除夕都别有特色。能有幸在这里过上一个节日也是不错的享受!
金陵灯会
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到灯节这一带仍很热闹。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在南京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在南京过年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