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源人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河源人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源春节有什么习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春节大家共同的心里都是回家看望父母,由其是在外地工作的人,更是要在春节时回家的。河源的人们也一定是在春节回家过年,看望父母亲,走亲拜友。河源春节有什么习俗,因不在那生活,不了解。
河源元宵节习俗?
连平忠信:花灯高高挂
每年元宵节前,连平县不少村子的祠堂里响起了鞭炮声和锣鼓声,处处充满节日的欢乐。
吊灯,又叫上灯、添灯,“灯”与“丁”谐音,寓意添丁,人丁兴旺。忠信地区一般在正月十三这天为去年出生的男丁在祖堂举行上灯仪式,点烛烧香。上灯时,灯主先在花灯里面系上柏叶、毛巾、彩带、百眼芋头、大葱和大蒜等,寓意“新丁”聪明好学,多子多福;再将灯联贴在花灯灯盖上,其内容为吉祥如意、添丁发财及祝福之类;接着将花灯内的灯盏点亮,期盼人丁兴旺,然后,抱着“新丁”全家拜祖。
东源船塘镇:香火龙舞起来
东源县的舞香火龙闹元宵民俗活动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香火龙的制作从正月初十开始,用稻草和竹篾制作而成,共9节长,意为“长长久久”,每节长约1米,由龙头、龙身和龙尾组成。龙头有龙须、龙眼、龙嘴,形象酷似传统中国龙。香火龙制作完成后,先在龙身上插满香火,村民们许下心愿,尔后舞龙队伍聚集在村尾举行隆重的“化龙”仪式,祈求来年富足平安。
正月十三晚,河源东源县船塘镇福坑村林屋举行一年一度传统客家习俗舞“香火龙”,
林屋村民手持火把早早集聚在村里文化广场,等待“香火龙”出发,随着长者一声号令,伴随着零星小雨和炮竹和锣鼓声,村里的年轻壮丁开始举着火龙舞动,穿梭在村里的小巷间,全村村民每人手持一把火把,跟随香火龙绕着本村的“龙脉山”蜿蜒行走。
追龙队伍路线经过之处,每家每户都燃放鞭炮烟花,以示迎接龙的到来,祈求好运和日子红红火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源人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源人过年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