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东90后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广东90后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啦——70、80、90后儿时的过年习俗,你准备好了吗?
没有准备,今年过年一点感觉都没有,回老家还得全家隔离14天,就不回去添乱了…[泪奔]
情人节卖鲜花的异常火爆,
过年卖鞭炮的不多了吧…
小的时候,过年的时候都会跟爸妈一块去买年货,能逛一天。[呲牙]
买糖瓜,买瓜子,还会买各种糖果,软的硬的,甜的酸的,各种都有。去买新鲜猪血,把深埋在土里的山楂挖出来,留着炖肉吃。
年前赶紧去剪头发,正月禁止剪头发💇,在我们那里腊月估计是理发店最忙的一个月份了,错过腊月,就只能等到二月二了…
90后00后,喜欢参加家乡风俗么,比如庙会,舞狮?
这个问题我是非常感兴趣的,特别是在传统日渐式微的情况下,我特别希望这些传统文化多撑些时日。因为可以找到我回不去的童年。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庙会,舞狮这些风俗。但是有鲁迅笔下的社戏,相信鲁迅这篇文章可能很多人看过,印象中有小船流水,有同伴们的嬉笑打闹,有偷老乡的花生等等的情节,具体确实也有些记不清了,但是忘不了那晚夜凉如水的月色。
记得也有一次是夜晚,也是月色当头,邻村的有在办社戏,那时候还小,当时睡觉都是普遍很早的,而开始的时间是9点钟,但是为了这个机会,因为当时正好是学校双休放假在家,我们都没有去睡。我们几个孩子都是老早就期待好了、一个一个家里去邀人,然后一起走,当时都是没有钱的,找家里人给几块钱就好了,我们其实去这个也就是为了吃的和玩的了。虽然有月色,但是走在乡径小道上还是有些黑的,我们就开始吓人,突然快跑,讲鬼故事等等,有的女孩子说不好就吓的有摔跤了的了。当然也就是玩玩的,后面确实有怕的我们就一起唱歌,四周都是黑的,都没有什么顾忌的,一路说说笑笑就到了戏场了,那时候的戏场人很多的,不像现在了。小贩也很多,卖各种各样的,玩具,零食,抽奖,油炸等等,我们就一窜一窜的到处逛。现在想来真的很开心的,直到后面玩累了,找大人要的钱也花完了,在也就着月色回家了,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先送比较远的回家,然后相近的最后一起回家。
如今虽然月色依旧,可依稀已不是当年风月。淳朴的美好,感谢记得与存在过。我希望这些传统风俗可以在传承一段时日,我也相信一定有人坚守。毕竟月光下,还有故土的清风。
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参加家乡风俗活动需要家族老一辈的人来组织引导。庙会、历史人物诞辰纪念日、红白喜事、做寿、祭祖、祠堂建筑落成庆典、以及各民族的特色节日活动等等就需要年轻人热情参与。让年轻人逐渐了解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在活动中培养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增强团队意识,展示自己的青春年华。好的风俗习惯优良传统更需要年轻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九零后的我是特别喜欢地地道道的家乡气息,无论深处何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都一直在心里深深的惦念与牵挂,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家乡的一切都无比热爱,就像歌曲里唱过的,就恋家乡这把土,我爱我的亲朋好友,我尊重家乡的习俗,这是祖宗留下来的美好生活,我最喜欢缠在奶奶的身边听她讲过去的故事,听的我好生憧憬,零零后的弟弟妹妹们,可能因为年龄的关系,还体会不到习俗与家乡的意味,或者说手机游戏限制了他们对发现身边生活的美好,要多走进家乡,多了解家乡,因为,这才是生你养你的地方
我觉得还是喜欢的,就比如说我老家三月二十八过庙会,有好多在外面的人都回去。庙会上香,唱戏。原来还有马戏,小吃,百货,人特别多很热闹。我们那还包粽子,反正我每年都回去看看,我很喜欢庙会。
70岁的儿子过年仍然要给90多岁的老母亲磕头,这种传统习俗是该保留还是该摒弃?
只要行动还方便的话那么给妈妈磕头的传统很好啊。
这个不是年纪的问题,如果八十岁了,老母亲还在,那不仅自己要磕,还要带着子孙后代一起给老祖宗磕头。
磕头表达的是对长辈的感恩和敬重,个人觉得这种传统该保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90后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东90后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