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走亲访友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过年走亲访友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走亲访友习俗礼仪?
走亲访友是我国民间各地的传统习俗。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平常朋友间的互相拜访,不属于走亲访友,只是礼节上的往来应酬。
春节都要走亲访友,每个地方农村的礼节风俗习惯一样吗?
广东各个地区春节风俗习惯大致一样的,大同小异,大年初一在本家乡附近的玩玩,串串门,不会到远门去的,到年初二,正式是去拜年日子,先是去最亲近的一代拜起,是外嫁女的先是到娘家拜年,后依次序亲梳上门拜年,
春节要走亲访友这个习俗我认为有所不同,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再者南北的生活习惯也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一般都是大年初一开始拜年,要带上拜年礼品,别人给自己拜年的要回送红包。
大年三十晚上或初一早上你们有走亲访友拜年的习俗吗?
我们老家是初一开始拜年,30晚上是守岁,现在是年味淡化了,小时候,大年三十的晚上,很多邻居会聚在一起,烧年柴火,一直到天亮,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烧年柴火已经远去,但现在想来,依旧记忆犹新。特别的难忘,怀念过去,简单,但却那么的温暖,满足。
过年走亲访友,你们那里有没有"七不出,八不入"这个习俗?
过年走亲访友,你们那里有没有"七不出,八不入"这个习俗?
关于过年期间的说法很多,特别是在出行方面人们总结了很多老话,比如说大年三十出嫁妇女不能回娘家,初一要待在家里守舍,新年初五是破五,不能走亲戚。这些老话俗语是人们根据当年的环境下的思想认知总结出的意思,很多在现在社会已经不适用,所以应该有针对地区辨别和区分。
而民间流行的说法,七不出,八不入,很多人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成7、8号不能出门,更有甚至说凡是日期中带七,带八的日子都不让出门。
其实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七不出,是指七件事没有做好的话不要出门,这七件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必备用品,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要是想出门,要先把家里安排的妥当,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不会因为自己的出门让家里人受到缺衣少穿的磨难。
八不入:是指如果八件事没有做好,就不能回家,这八件事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果人在外面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会使自己的品德变坏,这样的人回到家中,会给家里带来坏的风气。侧面的意思就是人们在外面的时候,一定要以这八种基本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在外面学坏。
俗语的含义也逐渐在变化,但是很多道理是通用的,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出门在外,仍要首先照顾好自己家里的亲人,同时在外面的做事也要时刻约束好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七不出,八不入。
老话俗语"七不出,八不入"大家认为是什么意思?说的有道理么?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有,确实有。俗语说:七不出,八不归,初九一十往家飞。意思是初七不可以出去拜年,初八不可以回程,要呆到初九或初十才能回家。这是老规矩了,虽然现在时代变了,但老百姓大多还会忌讳这一点,只是嘴上一般不讲,心中有数,自觉执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走亲访友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走亲访友的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