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东潮州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广东潮州农村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潮州春节有什么民俗?
对于春节来说,每个地方都会有其不一样的风俗,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民族风俗也不同。
在潮州 有“新年赠桔 大吉大利”的讲究。在民间,在我国的广东地区,人们习惯上把橘字写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所以,新春时节民间用橘子相互馈赠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在潮州地区就流行着新春佳节互赠。
潮州人在腊月二十四那天,就开始迎接春节的到来了。潮州的特产特别多,因此,这些特产成了过年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各家各户都要准备这些东西,其中,潮州人准备得最多的是红粿,包着糯米、香菇等食料精制而成的,关于它的意思有很多,有红红火火、五谷丰登等。另外,潮州人还要拜神,以及大扫除。
到了腊月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人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大家都要祭祖,摆上鸡鸭鱼肉,插上香烛,便可以祭祖了。祭祖时每个人都要叩三叩,叩头时可许下来年的愿望。人们可以利用祭祖的时间,除旧布新:贴上红红的对联,传统的人家还挂上红红的灯笼。小孩子贴到别处放鞭炮,一串串鞭炮火花四溅,仿佛要把祝福送进千家万户。下午大家吃完午饭后,早早地沐浴穿新衣,开始期盼团圆饭的到来。到了晚上,大家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吃一年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团圆饭,这一夜的团圆饭,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有公务脱不了身,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饭桌上,男人们互相敬酒;孩子们开始不停地往嘴里塞食物,收红包,图个避邪求吉;而厨房里,勤劳的女人们正忙着做菜。吃完团圆饭,大家围在一起聊天、喝潮州工夫茶,唱潮剧。
正月初一,这对潮州人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一页,***早早的起了床,有的去拜年,有的在家接待客人,有的趁***日的时间出去游山玩水,还有些女人拖儿带女回娘家看望父母。街上真热闹:鹤发童颜的老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兴致勃勃地漫步着,说笑着;高大的青年男子也一改平时的严肃,温习着儿时的功课──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几个年轻的妙龄少女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在互相逗趣、取乐;天真烂漫的孩童们,戴着漂亮的围巾,帽子和手套,穿着各式各样的棉袄,嬉笑着出入于货物琳琅的商店、趣味无穷的游乐场。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对潮州的春节来说是一个***。在那天晚上,人们带着儿女,提着形态各异的花灯,漫步在挂满灯谜的大街上,大家总要停下来猜猜灯谜,不是为了答对题时有礼品,而是为了一份答对题时的喜悦。潮州的元宵节还有一个传统:那天晚上,小孩子必须吃甘蔗,据说在这天晚上吃了甘蔗不会蛀牙。
潮州的春节,具有浓厚的传统味道
广东揭阳,潮州,汕头的春节文化习俗是大致相同的,但又有什么细节上的差别吗?
现在的潮州地区是古揭阳辖区范围内的一部分,揭阳治所曾设于归湖后迁于榕城(古时榕城叫“玉滘”)。国家历史详细记载的秦汉晋隋唐的揭阳史无可置疑。唐朝八大家之首韩愈被贬潮阳八个月中留下的诗词收编在“唐诗一百首”一书中。韩愈的诗词印证了当时揭阳和潮阳的历史并无潮州这个建制地名。明朝洪武二年朱元璋在揭阳地改置“潮州府”后于洪武三年开始砌墙围城,从此开始出现潮州这个名称。 唐:韩愈(别赵子)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唐: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历史以来潮汕之源就是揭阳,现在揭阳就是潮汕。揭阳市现在依然辖区地域最大,人口700多万人是潮汕三市最多,相当汕头市人口和潮州市人口的总和。而现在的潮州市辖区人口最少且不及汕头市人口的一半。素有“海边邹鲁”美称的揭阳文化后来的补充部分就是现在的潮州文化和汕头文化。揭阳美食潮汕菜享誉天下,已经载入中国美食一书介绍中。揭阳又是中国著名的小戏之乡。书画之乡。揭阳是现代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家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潮州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东潮州农村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