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闽南过年习俗有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闽南过年习俗有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闽南过年的习俗?
福建闽南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淡化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泉州春节闽南风俗有哪些?
泉州春节闽南风俗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元宵祭花灯”,“古调云琴戏”,“长城脚炮仗”,“舞火龙”,“互赠年货”等。元宵祭花灯是指在元宵节当晚,人们会挂上各种各样的花灯,以示庆祝,古调云琴戏则是表演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声乐、舞蹈以及戏剧形式。
长城脚炮仗指的是在庆祝春节期间,人们用炮仗发出响亮的声音,以驱走瘟神和带来好运。
舞火龙则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人们在街头表演巨型火龙,喜庆热烈。
互赠年货则是表示人们之间相互关心和祝福。以上这些传统的春节风俗,反映了泉州人民的辛勤、勤劳、乐天的品质。
闽南春节特色民俗?
如下:
早餐吃面线:正月初一,闽南地区的人们有吃面线的习俗,寓意健康长寿。
拜年:亲友之间相互往来,互道恭喜,并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中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穿新衣:新衣代表着万象更新的形象,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拥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服是新年的重要期待。
闽南正月初一到十五的风俗?
闽南正月初一到十五风俗
敬天公可以说是闽南地区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闽南永春那边的过年风俗是什么?
敬天公
如今闽南大部分家庭还保持着过年“敬天公”的习俗,不过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时间也从腊月廿九、三十到初九不等
贴春联
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闽南过年习俗有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闽南过年习俗有什么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