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过年的时候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古代过年的时候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时候过年人们的习俗都有哪些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古代更加敬天、敬地、敬祖先、敬人,而现在,更加关注自身的享受,古人与现代欢度春节的习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上:
古代祭祖的习俗,现在已经很少进行了,即使是祭祖,也不会像崔提《四民月令》那样:“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现在最多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出去烧个纸。
***
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现在,80%以上的人在家看电视、上网,大部分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少数外出旅游。
南宋吴自收《梦梁录》记载:“土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梵天庐丛录》记载:“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亲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清波杂志》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年,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酒肉异常丰盛。可见古代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而现在大家足不出户,电话、短信、QQ、微信都可以拜年,机关事业单位执行八项规定,连团拜会都取消了。
饮食
过去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而现代,肯德基、麦当劳24小时营业,年轻人的年夜饭,很多人都用“饿了么”叫外卖,即便是饺子也是煮点速冻的。
团聚
古代春节回乡团圆是每个人的大事,现代即使是团聚之日,也有千千万万的人,春节期间却放弃了休息,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像公安、边防、医疗、气象、公交、环卫、电力、供水、暖气、新闻等行业,保证了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转,保卫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祖国的安定祥和,有了他们,我们才能高枕无忧的过一个幸福年!
除夕守岁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现在人们过春节依然守岁,只不过是守着电视看春晚,春晚结束,上床哈米。
古代人给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哪像现在的爸爸,两张巴掌的纸就把小朋友打发了,不过就购买力来说,好像现在的压岁钱略胜一筹。
其他
像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年画、贴福字、穿新衣等,现在依然遵行,只是方式有所改变,比如古代是自己或佣人用扫帚打扫,现在用小时工、吸尘器;古代春联自己写,现代春联是买的大家内容都一样等等。窗花、福字、年画都有了电子的、3D的……
古时候的中国人是怎么过年的?有哪些习俗?
谢邀!
今人的过年习俗大多由古传承而来,只是古人的过年气氛比现在热烈得多,习俗也比现在多。随着时代的前进,过年的习俗也与时俱进。有些今人仍在进行,比如:祭灶、掸尘(即除尘、大扫除)、祭祖、吃年夜饭、放爆竹、发压岁钱、贴春联、守岁等等今人也还在做。
随着时代变迁,古人的有些习俗已被今人废除,比如:腊月廿六杀猪、大年三十供奉天地、正月初三禁食米饭(谷子生日)、初四吃折箩(就是把剩菜剩饭一锅烩了说白了就是菜泡饭)、初六送穷(焚烧破衣烂衫)、初八顺星祭祀(初八众星下凡,祭祀星宿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等等。
古人过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起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天都有说法。比如初二出嫁的姑娘要回娘家,但不能住在娘家,一定要当天赶回婆家;初七要用七种菜做七宝羹吃,还要吃春卷;初九要喝酒为玉皇大帝祝寿;初十不能动石头或石头做的器物,因为初十是石头生日;正月十一称作子婿日,岳父要宴请女婿;正月十四要祭祀保护妇女的"临水娘娘"等等。只是有些习俗已经与时俱进,被今人废除了。
古代过春节有什么风雅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每个习俗都挺风雅的。
1、过年但凡开口说话,必须是[_a***_]话。
2、过年开始,到年初三,不能扫地,不能倒垃圾,必须堆起来,否则是把财倒了,过了初二才能倒垃圾。做孩子的时候,我最喜欢这个习俗了。
古时候过年的时候会有很多风俗,我今天就从春联的演化来说一下吧。最早过年的时候挂的不是对联,是两个桃木做的两块木板儿,“总把新桃换旧符”。桃木板上刻着两个两个神将的名字,就是神荼和郁垒。传说是可以把这些恶鬼抓住,然后用长藤捆好了,要么扔到山澗里头,要么自己吃,象征着咱们过年的时候,消灾免难,平平安安。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时候,后蜀的国主孟昶突发奇想,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对联贴完之后呢第二年,后蜀被赵匡胤派兵灭了。然后赵匡胤派了一个叫吕余庆的人来接管了成都,城破之日又是赵匡胤的生日,当时叫长春节,所以说对联呢就有了预言的作用,从此开始,慢慢的写春联就成了过年的一个习俗,来表达愿望。神荼,郁垒呢,现在也被门神的图像所代替,门神就是李世民手下的大将秦琼和敬德,他们为李世民守夜,防止前来复仇的龙王的魂魄进入李世民的殿内。后来就把他们二人的画像挂在了大门之上来驱灾避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过年的时候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过年的时候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