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年糕的来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年糕的来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年糕的历史和由来?
相传春秋战国时,吴王夫差建都苏州, 终日沉湎酒色,大将伍子胥预感必有后患。故伍子胥在兴建苏州城墙时,以糯米制砖,埋于地下。当吴王赐剑逼其自刎前,他吩咐亲人:“吾死后,如遇饥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觅食。”
伍子胥死后,吴越战火四起,城内断粮,此时又值新年来临,乡亲们想起伍子胥生前嘱咐,争而掘地三尺,果得糯米砖充饥,从那以后,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每逢过年,都以米粉做成形似砖头的年糕,渐渐地,过年做年糕,吃年糕相沿成习,风行各地。
扩展资料:
过年吃年糕,寓意吉祥:春节,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
年糕,主要用蒸熟的米粉经舂捣等工艺再加工而成。因其制于过年之前,故名。我国制作年糕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代而不衰。
如今,各地年糕的原料和做法各具特色,风味各异。在塞北,农家习惯将黍子磨成粉,蒸出金灿灿的黄米年糕。在江南,人们喜欢把糯米加水磨成米浆,蒸成条形或砖块的水磨年糕。
年糕为糯米所作,种类很多, 蒸、炸、煮皆宜,味美可口,既为节日、待客之佳品,又含有“年高长寿”、 “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然而你可知道,关于年糕的来历,还有一段可歌 可泣的故事呢!
伍子胥,原是春秋时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得罪于楚平王,遭灭族之祸。伍子胥只身投奔吴国。他帮阖闾夺得吴国王位,又发展了吴国的军事力量,受到重用。后率军队攻破楚国,开棺鞭笞楚平王尸骨以泄仇恨。最终却被吴王夫差疏远,以致被迫***。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为了抵抗越国的侵略,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城池建成后,吴王之子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子胥临死前对其心腹说:“我死后,如果吴国遭难,人们饥苦无着时,在城下掘土数尺,可救饥民。” 后来越国进攻吴国,城中军民断粮,饥民饿殍遍野。伍子胥的部下想起了伍子胥的话,就带领军民在象门城下挖地, 果然挖出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原来“城砖”是糯米粉压成的,这是伍子胥生前设下的“积粮防饥”之计, 吴国军民就靠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 此后每逢过年,吴国百姓都要压制类似“城砖”的年糕,纪念伍子胥。
年糕的由来是怎样的?
有这样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吴国,意欲借兵伐楚。
吴王不同意,伍子胥便杀了吴王,率兵攻破了楚国京城郢都,另立新吴王即位,伍子胥也受封申地。为了防止侵略,伍子胥带人修起了著名的阖闾城。城修好后,他对心腹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人民受饥,可在城门下掘土数尺,自可找到食物。”
不久,伍子胥遭陷***身亡。越国乘机伐吴,战事连绵,申地饿殍遍野。危难时,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于是暗中拆城墙挖地,原来城基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用它制成一种食物,度过了难关。
这种食物就是后来所说的年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过年习俗年糕的来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过年习俗年糕的来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