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的过年习俗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上海的过年习俗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海过年的风俗?
1、年夜饭:上海的年夜饭有门腔、松鼠桂鱼(茄汁款)、皮蛋、三黄鸡、红烧肉、虾仁、八宝饭。肉圆和蛋饺必不可少,肉圆对应着团圆,蛋饺对应着金元宝。
2、守岁: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此夜紧接新年,因此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着电视守岁,边说边笑,边看中央台的春节晚会。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去城内庙中争烧“头香”,撞“头钟”。
3、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即可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4、吃汤圆:北方人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上海人习惯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意味新年圆圆满满,而且要有汤水,寓意有财有势。
5、初五迎财神:初四晚上,临近子夜时分,会拿着准备好的高升鞭炮到门口赶点放鞭炮迎财神。上海每到初四晚初五凌晨的鞭炮声音最响,其声势超过大年三十。
上海过年的风俗?
民间相传灶神是“维护家宅火烛、兼负监察之责”的神祇。二十四日(或二十三日)晚是灶神上天庭述职的时刻。上海对送灶极为重视,送灶食物讲究“又甜又粘”。不仅有上海的传统食物粽子糖、麦芽糖和糯米团子,还有取自沪语谐音的食物地栗(又称荸荠、马蹄)、茨菰(又作慈姑)、柿饼、菱角。
地栗的“地”在沪语中与“甜”同音,茨菰与“是个”同音,菱角谐音“灵格”,寄托了灶神上天后多说好话的希望。在上海,像饺子馒头在腊月里通常并不出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的过年习俗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的过年习俗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