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甘肃农村人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甘肃农村人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甘肃人春节过年的习俗都有哪些?
点长明灯,三十晚上所有灯点到天亮。
初七不走亲戚(人七)
甘肃省非常大,河西和河东不同俗,各州县市不同俗,真的不好说。我是兰州人,就兰州市的风俗略知一二。一般进入腊月就基本上开始准备过春节,腊八,腊月二十三基本同我国北方同俗。春节其他习俗和陕西省差不多。只是最特别有个太平鼓。
甘肃汉族人居住地,过年风俗大抵相同。一,大年三十,下午贴春联;焚香烧纸钱,接祖先回家过年,有的地方除夕十二点后送走,有的正月初三初四送;除夕夜,有吃饺子的,有吃臊子面的,总之,外地游子,一定在这天赶到家团圆。除夕夜,男女老幼话家长,诉亲情,晚睡为宜,名为守夜,十二点以后要放鞭炮,庆贺新年来临。二,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天,不宜将垃圾送出家门。初一不拜年,初二给丈人拜年,接着是舅舅等重要长辈。初三后朋友亲戚走动。三,一般初五初六后社火就起来了,各种庆祝活动也出现。四,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吃元宵,跳火堆,春节结束。
贴春联、走亲戚拜年、耍社火、看花灯猜谜语等。
贴春联寓意辞旧迎新,历史上有记载的春联是后蜀孟昶书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走亲戚拜年,平时都为了生计少来往,过年了互相走动坐一起吃饭联络亲情。耍社火逛花灯,是民众自发的春节***活动。过去大户人家出花灯和谜语让众人观赏,猜中谜语者有奖品相赠。
煮黄酒,贴春联,庙堂上香,耍社火,唱秦腔,走亲访友,拜年祝福,烝花馍,煎油饼,煎油果,包饺子,吃团圆饭,三十安先人,正月初三下午送先人到墓地,这些很传统,比别的地方是不是特别。另类。
甘肃天水本地人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和讲究?
天水的过年,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统称过年,尤以初一、初二、初三、十五最为隆重。过年前,一般从腊月二十开始***办年货,杀猪宰羊,赶做新衣。至迟在腊月三十,即除夕日,外出者要及时赶回家,全家团圆。下午,家家户户贴春联(俗称“贴对子”),挂年画,贴“门神”和窗花,以装饰庭堂。同时清还借物,修补屋里屋外,有堵塞漏洞,来年事事圆满之意。黄昏前,家长带领晚辈在村畔烧香、放炮,举行“接纸”仪式,接上“先人”回家,按祖先辈份大小把服(写)好的纸(按祖先称谓写,内装冥钞)供在上房(即堂屋)桌上,俗称“坐纸”。然后上香、燃烛、献饭、献贡果,叩头祭祖。接着是吃年饭,家长给[_a***_]散“盘缠”(即压岁钱)。然后合家坐守一炕或围着一盆大火,吃骨头肉,喝酒猜拳,叙旧话新,坐夜守岁。子夜时分,鸣炮开门,焚香烧奠,开始过年。农村一些人多在交子夜时,抢着到庙里烧“头香”以祈福。
初一清晨早起,有新丧之家(即老人去世未满一周年的家庭),亲房邻居要去祭奠,俗称“烧新灵”。从初二开始,串亲访友,晚辈子孙给族内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要给孩子散“盘缠”,女婿则去拜望丈人。初三下午,合族老幼携带供品到祖坟或村畔避风处烧纸,俗称“送纸”。至此,三天大年过毕。从初四开始,扭秧歌、耍社火、看社戏,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展开,热闹非凡。初五俗称“破五”,清晨打扫房舍院落,清除室内外垃圾,将其倒在村外喜神莅临的地方,并燃烛鸣炮,称“送五穷”,意为送穷迎富。初九称“上九”,相传为玉皇大帝(又称天爷)生辰,组织唱社戏,耍社火。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一年一度的社火调演更是热闹异常。装扮的高台、秧歌队、高跷、旱船、马社火、“狮子”等云集闹市,参加表演。城内人山人海,万头攒动,锣鼓喧天。同时,举办燃放节日焰火、元宵灯展、书画展和灯谜展等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社火的传统格式已被打破,人们利用传统社火、秧歌等载体,把经济信息、国家政策等,借用彩车、队列等形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进行宣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甘肃农村人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甘肃农村人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