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你家还有哪些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你家还有哪些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春节,除了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之外,你们还有什么别的习俗吗?
除了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我们这里还有起五更上供,走亲戚送大馍。起五更上供,就是在早晨五点起床,把家中最好食品和提前蒸好的枣山摆到供桌上,烧香焚表祈求神灵新年平安。此刻,鞭炮齐鸣。鞭炮燃放之后,开始走家串门亲戚邻居相互拜年祝福。远路的至亲,需要去送大馍,比平时的馒头大很多的馒头。回来的时候,亲戚会拿一块枣花馍作为回赠。至于贴春联,发压岁钱,磕头拜年,包饺子放鞭炮估计是全国通的过年习俗。
但是现在,不让放鞭炮了,人们又越来越多的住进了城市,年味变的淡了!
春节时家里的讲究和习俗有哪些?
小时候父母会在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前,将家里的生活垃圾全部清理出去,十二点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东西往外拿,说是会破财,因此洗漱必须在十二点前完成。正月初一早晨不能动火做饭,于是年三十前就把馒头蒸好冻起来,三十晚上守夜全家人一起包饺子,一起熬到天亮。实际北方的冬天屋里炉子一直烧着的,说不能生火做饭,指的是不能炒菜,但可以煮饺子、热馒头,过了初一才可以做饭炒菜,而且初一至初五不能洗衣服,说是会把一年的好运气洗掉。每年的正月初一早晨必须得早早起床,抢在别家前头先把鞭炮放了,这样喻示着新的一年里自家人会事事顺利,干什么都会抢先一步。这些讲究一直保留到现在,住楼房了,年三十夜里十二点后不能洗澡,不能拖地不能扔垃圾,最好赶在夜里子时十二点钟声响起时放鞭炮,以除秽气接好运,年初一早晨还是早早起来放鞭炮想抢第一。虽然有些迷信好笑,但自已不会在意,毕竟美好的向往***都有。
在湖北洪湖市,春节期间首先是初一到初三期间见人都是要说吉利话的,初一早上,小孩们都必给前辈床头拜年,当然也是会有新年红包的。
还有,初一家里用过的水是不往外面拨的。
春节的好多习俗真的都慢慢被遗忘了。我感觉习俗保留比较好的还是偏远农村。
我们家至今还保留的春节的一些习俗。
初一早上要早早起床,老妈会给我们每人一碗糖水喝,说是一整年都会甜甜的;然后给个孩子发压岁钱,表示一整年都有钱花。然后初一早上的水饺一定要吃素的,表示一整年都很素静,没有心事。
初二要叫闺女,就是娘家哥哥或弟弟到出嫁的姐姐或妹妹家里,接她们回娘家,可以带上孩子老公一起去。在娘家可以住几天,也可以不住,吃了饭就回自己家。如果出嫁的女孩娘家没人去接,那是很没面子的,会非常难过。
初五之前不准动剪刀,剪刀要藏起来,我家是藏在粮食缸里。
还有好多习俗都忘记了,离开家乡在城市生活,已经感觉不到什么过年的喜悦了,只是觉着放长***很开心😏😏
其实各地的春节习俗还是要尽量保留的,这不仅仅是迷信和封建,而是一种仪式,一种内心的期盼和重视!
在农村,春节的老规矩很多。在我们这里,年三十晚上,天井当中必摆一方桌,用黄表纸写一牌位,上写“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众神之位”,竖着写,不能了草。碗碟茶碗酒杯红筷齐备,0点,准时下水饺供奉,其余供奉的东西有“方肉”,“豆腐”,“炸肉”,“鸡”,“鱼”,等等,“神三鬼四”,三柱檀香冉冉升起,这时大人们才能让小孩子吃水饺,这是对神灵尊重的意思。一柱香快烧完后,在供桌前开始“花”金箔纸叠的元宝,“花”烧纸,做这些事情时不能大声说话,这叫“收福”,大声说话福就吓跑了,一边花纸钱,一边放鞭炮,烟花,浓烈的年味弥漫在整个乡村!虽有点迷信,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对“年”的敬畏之心?所有这些都是对家人的美好祝愿,除旧迎新,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你家还有哪些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你家还有哪些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