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将乐过年有什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将乐过年有什么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福建三明的春节习俗?
1. **送灶**:从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开始,家家户户会进行“送灶”仪式,即祭拜灶神,准备酒、米、灶糖、灶饼等供品,以素供的方式祭祀,希望灶神上天能够报告家庭一年的好事。
2. **大田板凳龙**:在元宵节(正月十五)期间,大田县有迎舞板凳龙的习俗,这是一种由龙珠、龙首、龙身、龙尾组成的龙灯表演,寓意着驱邪迎祥。
3. **尤溪早餐习俗**:尤溪人在早餐前有煮生姜红糖茶的习俗,称为“甜头”,意味着一天的美好开始。
4. **将乐挑水习俗**:将乐某村群众有到水井、溪边争挑第一担水的习俗,称为“考头水”,象征着新年的吉祥和清新。
5. **畲族新水与摇竹习俗**:畲族妇女会在清晨到河上游“汲新水”,而小孩则会去竹林里摇竹子,寓意快快长大。
6. **正月初二的活动**:尤溪畲族人在正月初二会穿着民族服装到邻近各村向汉族人家“收地租”,这既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互相祝福的一种方式。
7. **客家开门习俗**:在闽西客家地区,家族聚居的大楼里,会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然后燃放长挂鞭炮,以示庆祝。
8. **宁化畲族打猎习俗**:宁化畲族人过去年初二还会上山打猎,且必须猎有所获,以此祈求一年的好运。
1. 守岁:在除夕夜,家人会聚在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来临。通常会烧香祭祖,祈求家庭平安和健康,同时还会留有一些食物和饮品,表示迎接新年的到来。
2. 贴春联:在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色的春联,写有吉祥吉利的话语,寓意新年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3.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拜访亲友,并互相互拜,询问彼此的身体健康和家庭情况。
4. 吃年夜饭:除夕晚上,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共度团圆时光,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和睦。
5.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传统的习俗之一,人们放鞭炮以驱邪除灾,迎接新年的到来。
三明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珍惜和保护?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宝贵的财富,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值得珍惜和保护。那么三明市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一起来瞧瞧~
三明市,拥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竹纸制作技艺(将乐县)、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宁化县)、大田板灯龙等。
另外,三明市还拥有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表演艺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曲艺、杂技等)、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等。
在表演艺术方面,有宁化客家山歌、尤溪南芹小腔戏、永安大腔傀儡戏、清流李家五经魁、清流长校十番锣鼓、龙角舞(永安市)、泰宁大源赤膊灯、宁化古游傩、永安“唱花”、闽派古琴(永安)、泰宁上青古乐、杂剧作场戏(大田、永安)、将乐食闹音乐、闽北南词(将乐)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有明溪肉脯干制作工艺、沙县小吃制作工艺、福建客家擂茶制作工艺(将乐擂茶制作工艺)、永安贡席制作工艺、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建宁县)、嵩溪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清流县)、尤溪桂峰黄酒酿造技艺、将乐大南坑陶瓷烧制技艺、宝剑锻造技艺(明溪)、木活字印刷术(宁化)、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将乐西山造纸技术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民俗方面,有永安安贞旌鼓、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祭典、伏虎禅师信俗(宁化)、罗岩太保信俗(沙县)、朱熹祭典(尤溪)、定光佛信俗(沙县)、惠利夫人信俗(明溪)等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网 连培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将乐过年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将乐过年有什么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