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过年 习俗绘画插画,苏州过年风俗手抄报

恒布 2024-12-28 13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州过年 习俗绘画插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州过年 习俗绘画插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为什么有名?
  2. 明代中后叶年画产地?
  3. 年画起源于什么时候?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什么有名?

我想把你的问题重点,放在“为什么”这3字上先讲三个故事!最后是为什么。

提到桃花坞,我最先想到的是,很多人可能都眼熟的《一团和气》,这几乎可以是桃花坞的代表作。很多年前中国美术馆还看过,印像深刻。

苏州过年 习俗绘画插画,苏州过年风俗手抄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团》算是桃花坞早期的代表作,大概是明朝时期。影响力确实很大,是宗教题材的,儒释道三教合一,三种不同思想何如融合?——“要在圆融”《一团》就是表达这四字观点,打动了当时的很多人,因此不断翻版印刷,知名度很高。

艺术作品对反映社会现实意义起作用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升华。

年画所绘画的内容,在教育民众中能起到很大作用。旧时不识字的人多,但是通过画,目不识丁的人也会懂道理、知善恶知廉耻。题材有古代孝廉故事、名家英雄、表达吉祥祝福、传说故事等等。

苏州过年 习俗绘画插画,苏州过年风俗手抄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代中后叶年画产地?

一,天津杨柳青,杨柳青木版年画据传约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盛于清代中叶。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它***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

二,江苏苏州桃花坞,明代中后叶,桃花坞年画迅速发展,雍正、乾隆年间达到空前繁荣。早期桃花坞年画有手绘和木版印刷两种。桃花坞年画主要题材包括:吉祥如意类、民俗生活类、名胜类、戏文故事类、花鸟蔬菜类、时事类,以及门神、神码类等。桃花坞年画刻工精细考究,构图饱满,具有装饰性。色彩对比强烈,常以红色为主调,体现欢乐吉祥气氛。线条多为单线平涂。在艺术风格上,受到传统木版插图的影响,后又大量吸收欧洲铜版画的技巧,并结合西洋画的构图、***、明暗处理方法。桃花坞年画对日本的浮世绘,以及扬州南通上海安徽等地的年画都有影响。

年画起源于什么时候?

感谢邀请。年画,老辈人叫“门神画”。最早的时候叫“门画”。

苏州过年 习俗绘画插画,苏州过年风俗手抄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风俗通义》里面记载,在先秦两汉年节宗教信仰有祀门之习俗,故神荼,8郁垒成为我国最早的司门之神。

晋代宗檩《荆楚岁时记》道: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在唐代以前多数是手工画的门神。门神的角色已不是传说的形象,而出现了真实的人物。人们对此的普遍说法是:门神中的白脸将军是秦叔宝,黑脸将军为胡敬德。

李世民列传》记载:唐太宗时,李世民因恶梦致病,逢夜闻鬼叫,心神不宁,寝食难安。一大臣进言:派大将守门,必能驱鬼。大将秦叔宝,胡敬徳自告奋勇,全副披挂,一人持剑,一人执鞭,站立宫门两边,彻夜守护,太宗的病果然痊愈。太宗大喜,但想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计,随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与宫门之上,后人效仿画于纸上或木板刻印而盛行于世。由于秦,胡二人皆为将军,故唐时门神多以神武将军出现,加之民间画工在唐史演绎的基础上,对他们二人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所以逐渐演变其为年画“门神”。

年画形成于北宋,当时商业手工业繁荣。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丰富的民间活动为年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元代是低落期,多数是宋代年画的延续。明朝的时候,***,戏曲方面的插图,对年画也有了很大促进。

清代,年画开始进入繁华的鼎盛发展阶段。出现了大量以历史,故事,8***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清末民初,内忧外患,年画的农村市场收到很大冲击。传统年画逐渐式微。在上海,天津则兴起新的题材的改良年画。反抗侵略,提倡爱国。抗战时期,出现了革命内容的年画。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年画作为民俗的一大特色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中国古代的门神画,最早起源到人类远古时期,正式命名为年画的时间为清光绪年间。是中国老百姓喜爱的一种裁体,年画的样式多种多样,有三国,隨唐时期的一些文臣武将的画像,有武将骑马征战场面图,还有很多戏曲人物像。每近春节,老百姓都将自己喜爱的人物画像张帖于客厅的墙壁上,为迎接新年增加喜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帖年画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传统的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根据中央美院教授薄松年考证,年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最晚形成与五代北宋之际。

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来决定的。年画是其中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当然受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唐代中期以后,社会发展较快,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百姓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虽然当时的年画不被主流士大夫所认可,但是深受民间老百姓喜爱。

随着城市繁荣,百姓生活丰富活跃,新年风俗更为多彩,带有更多的迹象欢乐元素。从《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资料描述中可知,在庆贺新年的民俗活动中,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等成为重要项目,与之相关的时令物品如门神、钟馗、桃符等皆作为商品出现,推动了年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年画,也叫门神和“喜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明清时最为盛行

据东汉的史料记载,那个时候百姓的门上就已经有贴“神荼”和“郁垒”的了

在唐太宗李世民时代,李世民有一次生病了,梦里时而听到鬼怪之神,甚是吓人,李世民夜不能寐。这时,他身边的两位大将,秦叔宝,尉迟恭站了出来,也并没有做什么事,而是身披披挂拿着兵器站在门口两边

结果,李世民的病还真的好了,但也不能老让两位大将站外面,于是李世民便差人为两位大将画了一幅画,将其威武形象画在了宫墙之上

后来,民间纷纷效仿,演变无数次后,就成了我们现在的“年画”了

年画小史

年画最早的形式是门神画。汉代蔡邕在《独断》中说:

|汉代 安徽亳县 神荼、郁垒画像|

王安石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元日》,几乎每到春节必被引用:

这里提到了三种风俗:然爆竹、喝屠苏酒、贴桃符。桃符,就是门神画的一种。

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文字版的桃符,演变为作春联;图像版的桃符,发展成年画。

桃符的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南朝梁时期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述楚地,即今湖北湖南一带岁时习俗的著作《荆楚岁时记》提到:

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当时没有年画概念,人们用贴画、桃符称呼它们。

隋唐时期,门上贴画数量、样式增多,内容与宗教传播相关,尤其盛唐,儒释道三角并举,对外来宗教也是兼容并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州过年 习俗绘画插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州过年 习俗绘画插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0388.html

相关文章

周村芯子过年习俗,周村春节活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村芯子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周村芯子过年习俗的解答,让...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1 评论0

化州人过年拜神习俗,化州风俗拜神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化州人过年拜神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化州人过年拜神习俗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2 评论0

河南濮阳人过年习俗,河南濮阳过年风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南濮阳人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河南濮阳人过年习俗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2 评论0

安徽过年的习俗寓意,安徽有什么过年风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安徽过年的习俗寓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安徽过年的习俗寓意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2 评论0

济宁的过年过油习俗,济宁过年的独特风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济宁的过年过油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济宁的过年过油习俗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