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胶东过年习俗拜姥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胶东过年习俗拜姥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胶东孩子百岁饽饽怎么摆放?
在胶东,“百岁”是婴儿出生后满百天。胶东孩子“百岁”必须有花饽饽,在百岁这天把姥姥家送的贺岁花饽饽都摆在火炕上或者床上,婴儿则躺在花饽饽中间。周围的每一对花饽饽都有自己寓意(长命锁、长岁-长命、长命百岁、福袋-福代代相传、荷花-吉祥如意、佛手-福寿绵长、小老虎-虎头虎脑,金鱼-金玉满堂、玉米-岁岁平安、葫芦-福禄)象征着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过年初二女婿日这个是习俗是怎么来的?
中国地域太辽阔了,不说南北差异。就是方圆百十里,习俗也不相同。我们这儿女婿日也有,不是初二,是初三。因为胶东农村有个习俗。大年三十,要上坟奉请祖先,逝世的亲人回家过年,直到初二傍晚送走。这期间出嫁女儿不能看见娘家的供奉仪式。而初三女儿女婿回娘家,是比法定还铁的规矩。新婚的会选择初四。而孩子们时间很忙是可以初一,初二去姥姥家的。
春节中最特别的习俗是什么?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说大年三十上午贴对联,中午吃团圆饭,晚上下午三四点接财神,晚上放鞭炮吃饺子,大年初一天不亮起来拜年等等,***俗很多。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从初二开始的出门走亲戚。
胶东这边的习俗,正月初二开始,要走亲戚,当地叫做“出门”。而且哪天该到哪里出门走亲戚从老辈子就约定俗成的传承下来。因此,出门走亲戚是春节里面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初二开始是到舅舅姥姥家,初三岳父岳母家,初四姑姑姨家,初五姐夫郎舅家。如果连襟多又离得远,那要一连好几天走亲戚。
过去走亲戚有很多讲究。用褪了皮的柳条编的篓子,里面先铺上鸡皮手巾或包袱,再往里装出门的东西:有大枣饽饽,花饽饽,桃酥饼干,几瓶白干酒。饽饽有讲究,不能放单数,必须是双的。另外,不能拿五个或十个饽饽,因为丧事才是能拿五个或十个饽饽。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每天更新中……
每逢过年,我们整个大家庭都会一起回到家乡,也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每次我妈他们都会做糯米腊肉丸子,
我超级喜欢的一个菜,这个应该也算一分菜吧,我基本上一顿能吃3个,想想都开心,我那个220斤的弟弟更厉害,他吃这个很搞笑,每次丸子一上桌,他会把筷子当叉子用,一根穿两个,一次能夹4个放进他那个不是很大的碗里,而且一般他还要这样夹第二次,对于这一点我真的是望尘莫及。
然后,特别的来了
拜祖先,这个大家应该都有经历吧,但是我不懂为什么我总感觉有些步骤不对。首先是摆满一桌的好酒好菜,然后放碗筷杯子,碗里有饭杯里有酒,做好这些之后,把事先准备的錢纸放到铁盆里烧,那个烟,整个房子好像火灾一样,然后长辈们就安排我们去桌前磕头,整个流程弄完起码半个小时,整个环境都被浓烟填满,那个呛啊,我是真心受不了,长辈们每次都笑我们小孩,这点烟都受不了,其实我很想问一下,为什么不能把这个放到室外去做呢,或者把錢纸拿到门口烧也好吧!呵呵,这就是我的新年必须经历的一个习俗。
我们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基本跟全国各地的都差不多 贴对联 晚上吃饺子 晚上不睡觉看春晚 放鞭炮 至于特殊吗 我感觉我们这没什么特殊的
不过谢谢邀请!
特别的习俗我感觉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还有我家俩宝贝在膝下承欢,老人给准备好吃的小零食,我们围在桌子旁打***咯😁这是最幸福的一件事,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年三十晚上大家围在桌子旁守着电视机里的春晚,直到守到零点,我们才想睡一会,五点多早起来跟着同宗的长辈出门拜年,出去一圈回来天已经亮了,回来收拾收拾老公和老公公还有叔叔伯伯就要出去上坟了,这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每年都是这样😊,上坟回来全家就开饭了,大早起是要吃饺子的,正月一直到初六七都是在走亲戚,不过小孩们可是高兴了,可有的[_a***_]收了,回娘家了还可以看相亲乐晚会,大人小孩准备的节目,不禁一笑,孩子们在春节是最愿意出门的,可以花钱买棉花糖🌸,棒棒糖,泡泡糖,口香糖,各种零食各种买
各地过春节的习俗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过年吃水饺,走亲访友,贴春联,放鞭炮,基本上各地都有,不同之处就五花八门了。
我老家最特别的习俗就是拜家谱了。每年大年初一,各户人家都早起,吃饭,出门拜年,拜完后就都不约而同地聚在村广场上。族长拿出家谱,村里今年哪家有生男孩的就报给族长,族长把新生儿名字填在家谱上,此称续家谱。而生女孩的家庭是不能报的,因为女孩不上家谱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几百年都没有变,到现在我们依旧遵循。续上家谱,生孩子的家庭会撒喜糖,放鞭炮庆祝一下。
接下来就进入正式的拜家谱环节。首先在舞台中央摆上香案,把家谱供在上面。全村人从辈份最长的一辈开始,每辈人整齐排列,集体给家谱磕头,以示对家谱的尊敬和全村人的团结。一般最长的辈份和最免的辈份人数比较少。中间辈份的人员壮大,拜家谱的时候黑压压一片,场面十分壮观。最免的辈份拜家谱十分喜庆,很多未入学的孩子也加入,学得有模有样,大人看了有的叫好,有的开怀大笑。
除了拜家谱,我家乡过年如果有大户人家去年有了孩子,也会请大家吃大锅饭,全村人在一起十分热闹。还有我的家乡初三不能走亲访友,初三只能去家里有人去世的人家,后来我们每年同学聚会经常会安排在初三,因为那一天大家一般都比较闲,都不能走亲戚,就正好聚在饭店吃饭。
又到了过年的时侯,请问这期间都有哪些礼仪要注意,为什么?
过年过年了,注意礼节。
1、吃饭的时候,要注意客人的座次排列。
门面为上、以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以远为上、这几个标准,大家一定记住,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这种礼节。
2、春节接待亲朋好友,要准备足量的接待物品。比如:水果、坚果、糖果,这些一定要多预备一点。这样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
3、如果春节要去、走亲访友的话,一定要学会提前预约、要准时,还要带上一定礼物。
4、与主人交流的时候不要玩手机了,认真地与主人谈话,不要感觉不礼貌。离开的时候要学会做到合适的道别。
5、一定要跟长辈多沟通,多交流多聊聊、陪伴吃饭,给小辈红包、尊重当地的礼节、风俗等。
过年,也就是春节,是我国尤为重要的节日,这期间,有很多的风俗。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拜完年之后,亲朋好友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通常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三,有的地方会在这一天去上坟,祭奠已经逝去的亲人。
正月初四,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正月初六,这天是店铺开张的日子。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还要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正月初七,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正月十二到十五,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准备庆祝元宵节。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放花灯、舞狮子、踩高跷、猜谜语,还要吃元宵、汤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胶东过年习俗拜姥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胶东过年习俗拜姥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8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