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知道多少关于安徽城市、乡镇、乡村的地名由来和传说吗?
今天这一答题,无关乎垂直,无关乎热点,仅仅诉说自己的老家!
说一说我的老家“仙坊”吧,虽然物是人非,但是记忆犹存。尤其是“仙坊”这个地名。
仙坊,原名“仙酒坊”。《南陵县志》中记载:“唐李白曾来此凿井沽酒,明末建庙,名为仙酒坊庵。其庙虽毁,但古井尚存。乡名仙坊,以志纪念。”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这里是因为李白来此饮酒,所以名为仙坊,原来的确是有考究的。虽然,我从没有见过那口井,但是还是对它从满的幻想。
当然,安徽省芜湖市还有一个地方叫做:许镇。可以算的是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比较大的集镇了。
相传东塘乡许家老村,有许姓富商,见此地水陆交通具便,在此落户开店。此后摊贩小商逐渐增多,形成小商埠,故名许村埠,现在就称为“许镇”
安徽的老乡,都来点个赞吧!
怀远县荆涂大桥
怀远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蚌埠市辖县。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人口130多万,是一个淮北大县。
境内有淮河、涡河、芡河、北淝河、茨淮新河、天河、澥河、黑河等河流,四方湖、鳗鲤池、芡河洼、窝洼等天然湖泊,荆、涂、莫邪、平阿等山脉。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涡淮两岸。”,素有享有“淮北江南”之盛名。
怀远县城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涡、淮两水,交汇于此;荆、涂二山,夹淮对峙。境内荆山上有天下第七泉——白乳泉、卞和洞、双烈祠、大圣寺,涂山有禹王庙、启母石、圣泉、灵泉、台桑,开平王墓等风景名胜区。所以被人们誉之为淮河岸边的一颗名珠。
天下第七泉——白乳泉
怀远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是涂山氏氏族聚居之地,称为涂山氏国。汉代,曾在县境范围内设置当涂、曲阳、平阿、义成侯国,以及向县、龙亢等县。东晋时,当涂县乔迁江南,设置马头郡。
涂山禹王宫
南宋时,淮北沦为金地。金亡后,淮北失地复归南宋,再置荆山县。因荆山为军事要地,南宋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丞相贾似道上奏:"涡口上环荆山,下连淮岸,险要可据。”理宗赵昀御批答日:荆山为城,义在怀远。”于是置怀远军,取怀念远方,不忘收复中原之意。并设荆山县,归属怀远军,地跨淮水东西。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2月)怀远军降顺元朝。元至正二十八(1291年)正月,将怀远军改为怀远县。
自此,怀远县名延用至今,已有728年的历史!
涂山启母石(又叫望夫石)
五河县城,地处淮河中下游北岸,淮河自西南向东北绕城而过。五河历史悠久,汉唐始称虹县,宋朝始称五河,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了。五河县志记有浮山民谣:“站浮山,观五河,五河五条河,淮浍崇潼沱”,并在清朝时有文人借三国故事对出下联:“坐中军,点五将,五将五虎将,关张赵马黄”。
说完五河名称的由来,再顺便提一下我出生的地方,四陈村村名的来历,四陈村座落于沱湖南岸很近的地方,五固公路从村北穿过,距县城八公里,交通方便,物产丰富。更让人高兴的是,合青高铁经过五河,最快今年可动工。听我的爷爷说,自己也曾考证过,明朝建朝时,由于战祸连年,民不聊生,土地荒芜,少有人种,青壮劳工,不是战死,就是逃亡。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命令,从江浙一代移民,迁移的人口,有的是流民,有的是被夺产的豪门大户。当初祖上从无锡移居至此的是陈氏四兄弟,分以土地,娶妻荫子,繁衍后代,安居乐业。从此有了村落,并以四祖之姓称为四陈。四祖坟地在村西南,并有公地,土地收入为祭祀费用,那时无锡族人也联系,毕竞同祖同根,只可惜家谱遗失,祭祖也早成为历史了!顺便发首小诗,一六年秋作。
村庄
浍河门前过
村后绕沱湖
蒲草自茂盛
河水清如初
秋浓不得闲
楼前柿正熟
父母白发添
舒城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舒城得名于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舒人。舒人源于春秋时候的徐国,为淮夷一支。徐偃王以仁义煮成,曾趁周穆王西游之机起兵争夺王权,但被周穆王击败,徐国灭亡,徐偃王难逃至今浙江台州温岭市大溪镇境内,徐国士民难逃安徽境内,分为数支,在六安合肥安庆境内建立了一系列的方国,如舒鲍、舒鸠、舒庸等,以偃为姓,为子爵国,号称群舒。春秋时候游离于吴楚之间,相继为楚庄王所灭。所以,安庆古称舒州,得名于此。但只有舒城继承了舒这一名称。舒城在汉初被封给了刘邦大哥的儿子刘信,为龙舒侯国。据说,刘邦未发际前,总是在大哥家蹭吃蹭喝,有时还带哥们一起蹭吃,大嫂不堪其扰,有一次早早地就煮了饭吃了,等刘邦来时,就敲着锅说“羹颉矣”,意思是连刷锅水也没有了。刘邦怀恨在心,称帝后,功臣亲族都封了爵位,唯独对这个侄子没有封爵,后来在他父亲的劝说之下,才封刘信于舒城,号羹颉侯。封号虽不美,但刘信在舒城干了不少好事,兴修水利,劝民农桑,可算贤侯。汉武帝时,龙舒侯国国除,改建龙舒县,舒城开始了两千多年的建县史。正因为在历史上舒城与庐江桐城等地纠缠不清,造成了与周边邻居在历史名人方面争夺的局面,如与庐江争周瑜,与桐城争李公麟,其实大家都是古群舒地,真正的亲兄弟。纯手打,累死了。到此为止吧。
安庆戏与黄梅戏有何区别?
这问题问得有点不厚道。又想扯上黄梅戏源头之争?
安庆戏就是黄梅戏,从来没有安庆戏这种提法。黄梅戏不论发源于何地,但在安庆得到传承发展,并最终走向全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传统戏曲文化日渐式微,如何更好的传承发展黄梅戏艺术,是全体从业者努力的方向,门户之见要不得,黄梅戏的源头之争当休矣。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茶、***桑戏,看法较为粗旷,硬朗,高亢。且地域方言较浓厚,推广学唱,普及面不大。而黄梅戏兴旺于安徽省安庆地区,也加进了安庆方言,音柔委婉,非常动听,容易被大众听懂。尤其是出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批名家,将黄梅戏进一步发扬光大――走向大舞台,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以至于让人们认为“黄梅戏出自安徽”,而非湖北!
湖北黄梅戏原来叫黄梅***茶戏,从湖北黄梅县传到安庆后,由安庆黄梅戏艺人加上安庆方言加工而成,通过黄梅戏艺术***嚴凤英等人的演唱,戏的韵味更加浓厚,就把黄梅***茶戏改名为黄梅戏。现在黄梅戏成了安徽地方戏,深受国内外戏迷的欢迎。
图为黄梅戏著名演员韩再芬。
一直都是安庆人唱黄梅戏,用的也一直是安庆怀宁话和市区方言,要知道安庆市区方言最接近老南京话!湖北黄梅方言和怀宁安庆方言完全不同,黄梅戏表演的艺术家和名家全是安庆人或者安徽人,湖北起源说那是某 人建 国后嘴答下子打压安徽钦定的话!之前压根无此说法湖北人也不会唱!那些说是湖北起源的可以闭嘴了,黄梅人唱黄梅戏还是建国后的事,他们自己的方言讲话都咬字不清楚,还是请的我们安庆人去教他们!
黄梅戏起源于安庆 "黄梅戏之乡安庆",黄梅戏吸收京剧和山歌等剧创作的。唱的是安庆地区的乡音,湖北黄梅县唱的是***茶调, 不一样的,因为黄梅两字相同所以很多人误解,在过去安庆地区乡村城镇都是黄梅戏剧团,偏安庆区黄梅戏,那时候的人取名都喜欢按 山或河 之类的取名 应该是按黄梅山取的名,也有可能按黄梅季节取名 闲时在家唱戏而取的名,后全国唱出名的安庆市黄梅戏剧团的女演员前后有 严凤英 吴琼 马兰 韩再芬 慕容晓晓 还有男演员和后起之秀 等等, 也拍了很多***剧。有很多说法黄梅戏的起源,都只是个传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宿松过年民谣与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