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村过年除夕习俗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农村过年除夕习俗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乡下过年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在胶东那边 大年三十下午四五点男人要去祖坟上"请年",女人则在家包饺子准备饭菜。"请年"回来在家里供上祖谱,烧香磕头。放鞭炮下饺子拜福禄寿三神和灶王爷等神仙。开始村里各家各户给老人拜年。初一是女人出来拜年。
初二各个家族的会聚集到一起放鞭炮送年。
自我记事起,我母亲每年过年都会做一样东西,叫年糕,也叫鸡汤粄。这个年糕每个地方的做法都不一样,叫法也可能不一样。因为小时候的物质比较匮乏,做法也比较简单,但我们都爱吃,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母亲每年年三十下午才来做,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年糕要鸡汤来做的,而鸡汤是年三十中午到祠堂祭司用的三生(鸡、鱼、猪肉)烫的水。我想年糕要用油,而那时油很少,鸡汤里有油,鸡汤做出来的味道不一样。
母亲年三十早早起来,把三生烫好,用盆装好鸡汤留着有空的时候用。然后准备好白萝卜,刷成小条,去水,切成小丁。把糯米磨成的粉用鸡汤、白萝卜丁、盐、胡椒粉搞成糊状,让它发酵到下午才来蒸。这样蒸出来的鸡汤粄那是回味无穷。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但母亲每年还在做,母亲说:一是回味,二是过年早餐懒得做饭,切几块鸡汤粄蒸一下又软又好吃。现在母亲也不在了,自己也没学会,有时候挺想念母亲做的鸡汤粄的。
三十那天下午要包半天的饺子,晚上我们灯都亮着,12点我们会放炮,初一早上很早就会起来,不过都是爸爸起来做饭,初一初五十五一天都是爸爸做饭,爸爸把饭给妈妈端饭床边吃,我就陪妈妈睡,也在床上吃饭!
俺老家过年大年初一大门口要放一根大木棍,老爸这边放炮,妈妈这边就要下水饺,还要放开门炮和关门炮!还是小时候过年好玩,现在过年都是打牌打***!现在的人把钱看的太重要了!
我家的习俗就是过年过节亲友相聚,总会有一道菜:水煮肉片!!!特别好吃。。。
所以每次回去我都会吃到撑死。。。
你们以为很普通么?
错!
青笋 凤尾 木耳 花菜 芹菜 土豆 藕片的等等每一样食材都用豆瓣香料等单独烹制,这是为了保证每一样食材都是入口正好的口感,然后一层一层的铺在盆里,肉只选用猪后腰上的那两条活肉,嫩得不行,翻炒入味后就赶紧倒在盆里,铺在最上方,然后撒上一片红彤彤的辣椒面 ,香喷喷的花椒,最后一勺热油,刺啦一声,热闹的味道满屋升腾。。。
农村过年讲究“一不睡,二不扫,三不缝,四不打”,指的是什么呢?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我们这边已经听了一个多星期的鞭炮声。过年放鞭炮、贴对联在许多农村里似乎怎么也改不掉的习惯。就放烟花鞭炮来说,我还是希望有部门加强禁止,太过于污染空气又不安全。
除了这些习惯,过年还讲究“一不睡,二不扫,三不缝,四不打”。
“不睡”是指大年初一不睡懒觉,不管大年三十晚上多晚睡觉,到了初一早上都要早早起床。我们这里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谁家越早放鞭炮越光荣。虽然晚睡早起,但到了白天还不能睡午觉,表示这一年都会勤快不懒散。
“不扫”是说大年初一这天不能打扫,传说这天打扫屋子会将财运扫走。就算扫也只能从外面往家里面扫,然后拉圾不能往外倒。这一天大家走亲访友,都是这家拜年那家拜年,客人不断。这种情况下打扫屋子,屋内空气不好,对客人也不礼貌。所以正常情况下也不会在这天打扫屋子。
“不缝”是说年初一这天不能拿针线缝补,据说初一动了针线,会挑了龙筋扎到龙头。在过去男耕女织的年代,针线活是女性日常的手工活。但是像针线或剪刀之类的为利器,容易扎到刺伤。忙碌劳作一年到了大年初一应该好好安安心心休息一天,再刺伤的话就扫了雅兴。
“不打”是说年初一这天不能打骂别人,这一天被别人打骂那么一年都会挨打骂。大年初一穿新衣戴新帽,有得吃有得玩,是一年中最开心快乐的日子。这时动怒必定会坏了好心情也波及身边的其他人。
新一年的开始,也是所有美好愿望的开始。怎么舒心怎么过,一切与快乐无关的事都不要去理会。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村过年除夕习俗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村过年除夕习俗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