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老弄堂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上海老弄堂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上海,大年初一该怎么过?有什么讲究?
第三个春节在上海:初一天晴:全家包饺子吃:看电视:睡觉:没有地方去:更别提串门了:一点节日气氛都没有:今年赶回老家和弟妹老妈过大年[祈祷][祈祷][祈祷][玫瑰][赞]
上海的年味真的比其他城市要弱一点,初一那天不会有大规模的拜年。在记忆中大年初一是不走亲戚的,去血缘特别近的近亲,亲伯伯什么的去串个门喝喝茶,一般走亲戚的定义是:带上礼物,并在亲戚家吃饭。所以大年初一就是本家串门喝杯茶。不过现在基本都大家随意了。
其次大年初一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习俗是早上一定是吃素。这一条基本上我们每年都是严格遵守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么个习俗,可能是前天晚上年夜饭吃的太多吧。大年初一的早上就是粥或者饭,然后家门口割点青菜抄一抄。一定是吃素的。
其他大年初一就真的没啥讲究了。打扫啊,祭祀祭祖都是在年夜饭那天完成的。在吃年夜饭之前要先给祖先吃。祭祀完才可以我们自己吃。
烟花爆竹也是晚上的事情。
20年前一般大年初一都去老人家里拜年,几代同堂,然后兄弟姐妹儿媳、女婿齐上手做拿手家常菜。现在,很多亲戚国外定居、小辈春节出国旅游,动迁导致亲友相聚甚远,基本能聚餐一次已经是很好了!
上海的民俗风情?
丁祭:上海旧时在春秋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为“丁祭”。嘉定的孔子庙是丁祭的活动场所,典仪相当隆重。
浴佛和诵经***:农历四月初八日,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之日,沪上寺院都得举行 浴佛和诵经***,同时山门外有庙会举行。
清明出会:上海旧俗在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初一日,有举行祭台会的仪 式。“出会”时排场讲究,前呼后拥,场面热闹。
放爆竹:年初一放爆竹,是上海人自古以来辞旧迎新的习俗,人们祈望着在新的一年里开门大吉。这天人们服装簇新,彼此拜年。
张灯猜谜:正月十五元宵张灯猜谜,弄堂里的小孩拉着兔子灯四处玩耍。黄浦江 中船桅和两岸高楼灯火闪闪、五光十色。
龙华晚钟:每年除夕之夜,龙华古寺都会举行撞“龙华晚钟”活动,人们欢聚在龙华古寺,撞108响“龙华晚钟”,祈安祝福。撞钟、听钟,烧头香,品尝越年面,观看百名和尚迎新祝圣延寿普佛仪式。
宁波有哪些传统的风俗习惯?
谢邀。
宁波不仅经济发达,而且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同样有着丰富的传统风俗,下面就来为大家共同领略一下:
这个风俗习惯缘于一个民间流传的“村姑救康王,浙东女子尽封王”的故事,在宁波的宁海形成了特有的十里红妆婚俗,这个宁海及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妆系列及相关民俗,最后演变成婚嫁的代名词,明媒正娶的符号,更是四乡八村文化交流的民间活动。可以说,是古老的传说为宁海十里红妆婚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十里红妆婚俗不但是宁海及浙江东部地区特有的结婚礼俗,也是民间迎亲嫁女的重要活动。当地嫁女的嫁妆,大到床铺家具,小到针头线脑,一应俱全。迎嫁妆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十里,十分气派。十里红妆规模声势之大,数量之多,门类之齐全,制作工艺之精湛,艺术价值之高,耗费之昂贵,均为全国罕见。2008年,“宁海十里红妆婚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十里红妆系列走出了另一番天地,由十里红妆婚俗文化衍生的各种文化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为后人研究江南地区婚俗文化提供了实证,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民俗学、社会学以及历史、艺术、人类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时间过得很快,再2个多月,又快过年了,宁波这里的过年传统风俗也是五花八门,十分有趣。
腌 腊 肉
一到腊月,就可以开始准备腌腊肉了,去市场选肉、调料、腌制、风干,每一样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来。这样腌制出来的腊肉透明鲜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肥不腻口,瘦不塞牙。挂在阳台、屋檐下,或者弄堂里,路过的行人都要流口水,一直到除夕和春节团圆饭,这道腊肉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晒 鳗 鲞
宁波人对鳗鲞情有独钟,民间有“新风鳗鲞味胜鸡”的说法。晒鳗鲞,也自然成为宁波人备年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别的地方的鳗鲞,是“晒”出来的,宁波的鳗鲞,是用自然风吹干的,所以也叫“新风鳗鲞”。每年春节前的个把月,是风干鳗鲞的最好时机,主妇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老弄堂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老弄堂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