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重庆过年回娘家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重庆过年回娘家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出嫁姑娘正月初二回娘家拜节,你们那里有什么风俗?
我们这里拜年也叫拜节的,但按我们这里的拜节风俗,出嫁的姑娘是正月初三回娘家的,没有例外。除非主家或对方家里当年有人过世,这样的话就得等到破五后(初六或之后)才能到别人家里去拜节。
我的家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邯郸涉县,传统节日气氛浓郁,乡土气息纯朴。抗日战争时期,刘 邓曾驻扎于作为一二九师指挥部;闻名遐尔的五A景区——娲皇宫,离我的村庄只有五里之遥。
每逢初一凌晨拂晓的时候,村里的年轻人和吹鼓手会成群结队地,到村后的山里,把山神庙里的山神爷话回到村里过年。吃过早饭后人们就要忙着拜节了。家里岁数大的,一般不太出门,而是在家里把好烟好酒,糖果花生点心准备妥贴了。条件好的地面铺上毡毯,一般条件的也会用草垫或草席铺好了,专等别人到这里拜年来。一般情况下,做儿子的得守在二老或单亲身旁,帮着招呼那些拥入家门的客人们,招呼大男人一般要递烟敬酒,女人、孩子都糖果点心伺候。完事了主家的儿子一定要送客人出了门后,才能转身回家。初一这天一般是不出村的,拜的人也都是邻里和本家的。中午一眨眼就到,做晚辈的这时候又在忙活着一件事,那就是盛上满满一碗饭,给双亲送去,在这一天中午,儿女双全的老人,都是不会开灶做饭的。有几个儿女就是几碗饭,吃不了晚上热着吃。当然远嫁的除外(现在知道做父母的为啥不愿意让闺女远嫁了吧)。
黑夜过去就是初二黎明。这天是要到舅舅家里拜节去的,现在条件好,隔村的都可以开着车去了,……
简短截说就到了初三,这一天不但对一个过嫁的姑娘来说是件大事,而且对女婿及外孙子(女)来说也是是件皆大喜欢的大事。除非有特殊情况,不然一家子上丈母娘家里拜节是不能缺员的。否则这姑娘跟她的娘家都会很没面子哟!
我 媳妇娘家是邻村的,相距不足八里,刚结婚那几年去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有一个孩子时,就让他坐前面大梁上,媳妇坐在车后座上,现在想来骑车带人可够累的,但当时心里那个美啊,就算再加一个人,浑身也有使不完的力气。但五年后真的又添一个小儿子出世了,一辆车带四个人毕竟有点困难,于是那个大点儿的,单独骑一辆自行车,我们仨骑一辆……
到了她的娘家,自然先寒喧一下,看看泰公泰母吃好了穿好了,让二老坐(站)在上首,先是朝着那个宗亲三代的牌位拜上一拜,然后就向皇上当朝那样,我们一家四口齐刷刷跪下,山呼爹(娘,姥姥)。磕完了双响,哎呀看老两口高兴的,赶紧着从衣袋里掏出压岁钱来,媳妇走到大儿子面前说了一句:压岁钱一定自己攒好,回去后就放存钱罐里,等你存满的时候,我再贴点钱给你买个好玩具啊(其实那个罐子像有魔力似的,从来就没有满过。)回头又对着小儿子说乖乖,这钱你知道怎么花的吗?我给你放起来,别学你哥不会过日子!
然后呢,就是泰公泰母的左邻右舍及亲戚朋友,一个都不能少。好家伙,跟大年初一在家时一样的忙活。转一大圈回到她娘家时,也就该着吃中饭了。老丈人越是说要多弄几个菜上来,我跟媳妇这里就越赶紧说,随便两个就成,可弄来弄去满满一桌子就没了地儿。
好在他们就这一个姑娘,饭桌上不但饭菜没人跟我们争,更不会像别家那样几个姑爷聚到一起,你灌我个慒懂,我敬你个醉猫。那时我也是个实在人,吃得很饱,但泰母还不罢手,说着就熬汤去。说是熬汤,其实是下饺子。这推推让让之间满满一碗饺子又下肚了。不信?我张开嘴你瞅瞅,最上面的那个饺子还搁在嗓子眼呢。——再往后就不用说了吧,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渝工娘家人***怎么用?
是重庆工会推出的APP,APP中包含语音导航功能会持续使用GPS定位服务,切换至后台播报时,仍会保持GPS链接,相比其他操作会消耗更多电量。GPS在后台持续运行会影响电池续航时间。APP会获取您的运动信息和使用motion组件来为您提供健康数据服务。
这也算是一项便民服务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重庆过年回娘家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重庆过年回娘家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