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醴陵市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醴陵市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醴陵的春节习俗?
醴陵春节习俗有:
一.年夜饭醴陵人过年,要先从除夕说起了,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初一早上吃一些点心后,还要准备好头天做的米酒。
二.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做的菜:香干炒腊肉醴陵过年时还有吃腊肉的传统,不过与四川人吃蒸腊肉不一样,湖南人喜欢把腊肉与香豆干或者是干豆角混在一起炒着吃,吃起来油香满口,特有嚼头。有时候,也会用冬笋与腊肉一起炒,这样在咸香之外还会有一种清鲜的感觉。三.在***活动不丰富时期,正月里,醴陵还有耍龙灯、狮子灯、星子灯、唱花鼓戏等习俗,正月里走东家,串西家,谓之送吉祥,主人须燃放一挂短鞭,多少不等地给个红包。如主家不喜热闹,可早数日于门前帖一红纸,上书“恕不接灯”,耍灯者便不会上门。
请问湖南省常德市澧县这边有什么风俗?
大家家,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要说湖南省常德县有什么风俗,那就多了。
一:在乡村过年比在城市有趣,腊月三十为除夕,三十那天要大扫除,贴春联,门神,挂灯笼。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除夕夜放鞭炮为了赶走怪物,除夕通宵"守岁",给小孩发压岁钱,正月初一清早雄鸡初呜时男户主打开大门放爆竹叫"出行”,全家男女老少都穿新衣意为“除旧迎新”,俗语说:“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亲人。”
二:结婚的话要:1:请庚:男家向女家介绍,女方如果同意,则送庚贴到男方家。
2;探问:双方探问两家的情况和人品,性格都合适满意的话。
3:定亲,择吉日。
4:告知结婚时日。
5:结婚那天,男方用小车或花桥迎新娘,进门后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和拜见亲戚长辈,以及跟平辈行见面礼,再回新房。
三: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古代醴陵的别名是什么?
醴陵城区,历有醴陵、醴泉、城关之称。
秦置湘县(今长沙),醴陵乡为其所辖。《醴陵地名源流考释》认为:以取山陵下漉水(今渌水)善酿甜酒,奉祀祖宗、山川神灵而得名。汉高后四年(前184),封长沙王相刘越为醴陵侯,食邑600户。侯城在原转步乡(今板杉镇)。东汉建武元年(25),分临湘县(今长沙)东南境,置醴陵县,属长沙郡。县治与侯国同治一地。约在东汉延平元年(106),至东汉延光三年(124)间,因经济发展,人口大增,贸易日繁,再加上地势局促,遂将县治迁于今治。
宋代以前,醴陵县治处称名无考。宋代至清末,现醴陵城区,皆有辖境,习称醴泉镇。
醴,为战囯时扬越人取漉水酿糯酒嫁女习俗有关。泉,多指地表渗涌的水。唐元丰《九域志》始载“醴泉”地名。《名胜志》释为“治北有陵,陵下有井,涌泉如醴,因以名县。”这是明人臆断无据之言。然而,醴泉自唐代得名后,也历为醴陵名胜。
春秋战国时属楚国黔中郡。
秦朝时属长沙郡临湘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属长沙国临湘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封长沙相刘越为醴陵侯。食邑600户,并建侯城于转步古城村。
东汉初,从临湘县划出一部分置醴陵县,并从湘南县划入部分地区。时县境东至今江西杨岐山,西至湘江沿岸。据此,醴陵建置伊始。三国时,醴陵属吴国荆州长沙郡。
隋代,属荆州长沙郡。大业三年(607),改临湘为长沙县,撤醴陵并入长沙。
至唐武德四年(621),复从长沙县划出置醴陵县。
宋朝,属荆湖南路潭州长沙郡。
元朝,属湖广行省天临路。元贞元年(1295)升为中州,天历年间(1328~1330)由州降为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复升为州。
明洪武二年由州改县,属湖广布政使司潭州。
清朝康熙三年(1664),隶属湖南***宝道长沙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醴陵市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醴陵市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