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乡过年的习俗小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乡过年的习俗小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们家乡小时候过年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和新鞋子穿,还有好多糖果吃,因为那个年代的生活经济条件的原因,所以平时很少添新衣裳和吃糖果,只有在过年爸妈才会给我们买新衣买糖果。过年还会贴对联,放鞭炮,挂红灯笼,点红蜡烛,燃放几角钱一盒的小烟花,玩的特别开心,童年的记忆历历在目!
小时候过年风俗就是穿新衣贴对联贴小福字还会放鞭炮,大人也会买很多我们小孩子玩的烟花鞭炮之类的,还有点小灯过完十五才能灭的那种,会给祖宗上香,我们家人很多,过春节大家欢聚一堂吃年夜饭,那种氛围真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小的时候过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穿新衣、拜年、吃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大年三十下午带上香和纸钱、蜡烛到坟上接先人回家过年,然后回家家里摆设贡品,寓意先人已经回家与家人团聚过年。年初三拿上贡品纸钱到坟上送先人回去。
广州的都是陪陪家人串串亲戚们,小时候还会自己炸油角,蛋散等贺年油炸食品,现在都可以方便买到。广州的年味主要注重在吃的方面,年菜花式繁多,团聚除了饭局还可以饮茶点心。
过年的习俗没变,我想所有家庭大概都是挂灯笼贴对联放鞭炮大年三十吃饺子,初一开始走亲戚。这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虽说有些细节的变动,但大体都一个样子吧?
小时候期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意味着有糖吃有新衣服穿有饺子有肉吃,而现在的小孩子期盼着过年看能收多少红包。比如挂灯笼小时候挂灯笼不像现在大街上有现成的买回来挂上即可,那时候大人在集市上买回来红纸自己动手糊,糊好了在里面放半截红蜡烛点燃然后挂到大门口。在有对联也是找人手写,一般到过年时候村小学的老师尤其是写字好的老师特别吃香,天天门口排着队手里拿着红纸求写对联。那时候没有水果除了花生瓜子其他的都得自己动手做,炸油饼炸花花做年糕,家里的女人们全体出动。三十晚上吃饺子,三十中午就得准备,和面剁饺子馅,不像现在肉铺子称好肉直接机器搅碎。小时候村里没有电,一大家子人有的围坐在火炕上,有的围坐在火炉旁,吃着饺子听着广播,小孩子吃完饺子就到院子里放鞭炮。
小时候过年的这些画面历历在目,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过得越来越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
关于过年,孩子们有哪些要知道的习俗?
我们南方过年的习俗和北方有些不同,在过年前每家会准备些年货,在外地经营事业的提前回来,大年三十那天会买些好菜,一家大小围绕一起吃个年夜饭。父母会告诉孩子向爷爷奶奶问候语,孩子们早早就等着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的压岁钱。正月初一带上孩子走亲访友,告诉孩子见到邻里或长辈就要互相问候,新年好!等一切礼节的习俗。
你还记得2012年央视龙年春晚的开场年画娃娃邓鸣贺的开场歌谣吗?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在过去流传有俗语“进入腊月就是年”、“过了腊八就是年”说法。更多的人认为从“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已经正式进入新“年”的节奏
其实我们中国年的文化内涵可谓源远流长,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对于现在的孩子们过年来讲也就是吃好的玩好玩的,多少已经没有过年真正的年味。作为80后的我来说现在每每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过年的场景现在已经是不复存在了。
[_a***_]腊月23是灶王爷上天表奏的日子,腊月三十是一家人守岁的日子,正月初一为什么不能扫地,为什么会存在扫五穷的习俗,为什么正月十五要吃汤圆而大年吃一要吃饺子,为什么正月十五大家要一起看花灯,为什么过新年大人要给小孩子发红包等等,其实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来讲春节可以给孩子们传达的知识很多无论是民间习俗由来的神话故事还是春节的各种禁忌我们都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出发点来讲给孩子们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乡过年的习俗小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乡过年的习俗小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