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经典家乡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经典家乡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的家乡过年最有趣习俗?
大年三十,女人们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 剁馅、和面、包饺子、煎碗头。同姓同支股衍生在世的男性子孙们,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走向墓场,给列宗列祖上坟烧纸、放鞭炮,邀请做了古的人回家过年。
家里的女人们烧锅下饺子,男人就准备接财神。制长方形的盘子上摆放摞成山状的五个小饽饽和两双筷子,两盅黄酒,一沓烧纸,然后到大门外烧纸、祭奠酒、磕头、放鞭炮。完毕,回家高呼:“财神到家了!”回到供桌前,意思是捧财神爷汝座,点燃蜡烛,烧上香,供上两碗现出锅的饺子,再在供桌前烧上一沓烧纸。磕个头。就要开始喝“财神酒”了。
除夕晚整个村子都是热闹的,同家的男人们、孩子们结队挨家挨户喝酒拜年磕头,直至***十二点,各自回家吃过年的素饺子(老豆腐菠菜粉条少量***坐馅)。大人回到家中净手上香,儿童去大门外燃放一枚爆竹,俗称“开门包暴仗”。然后将煮熟的水饺盛成若干等份,除了放在供桌、天供上外,门口、窗口、井口,凡是带口的地方都要放上一份,每处都要烧上一沓烧纸,磕个头。然后燃放礼花鞭炮,辞旧迎新,完毕回到屋里餐桌上吃饺子,饺子有糖馅的,还有夹带硬钱币馅的,当第一个人吃到夹带硬币饺子的时候,就高喊一声:“钱!”其他人就呼应:“好,来年有钱花!”当有人吃到糖馅的时候,说上一声:“甜!”其他人都说:“好,来年有甜头!” 爷爷拿出给小辈的压岁钱“压腰”,寓意没有灾祸,平安幸福。
大年初一,春节。穿上新衣收拾干净打扮漂亮也可以出去拜年啦~。村里的婆媳孩子们,熙熙攘攘的来到了大街上观看踩高跷、扭秧歌、舞长龙、听茂腔戏,热闹非凡。高跷队、秧歌队、茂腔剧团,来了一拨有一拨。一天都有好几拨来大街上演出,直到太阳落山。老婆孩子都累了便回家下饺子吃去了。
大年初三,该是送年的日子。一家门户一个天,不同姓氏门族有不同的送年时间,有早晨送的,有中午送的,有晚上送的,有集体的,有各家各户的,但方式是类同的。
我家在初三早上。爸爸挑上一担两筒水放在院子里,好为祖宗们饮马。妈妈奶奶下一锅水饺,除夕夜供上的地方都要再供上,每处都得烧纸、磕头。然后,爷爷挑上一支大的鞭炮,到大门外燃放,朝外磕个头,意思是送老祖宗们及各路神仙,回家的回家。然后桌上的供品便是我和弟弟的了。小时候偷吃,那时家里仅我一个孩子,爷爷下了贡把吃的全给我,果品甜食带着香薰的味道。大了却不怎么稀罕了。怕爷爷不高兴,还是会吃几口,小时候的味道已然淡了。
春节马上到了,大家讲讲自己小时候家乡过年的一些风俗文化吧?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也记不太全以前的过年方式了,就记着快过年的时候会包一些粘豆包,粘饼之类的。还有就是会提前三五天去市里去购置年货啥的。
二十九到三十那天我们通常会通宵熬一宿,一家人围着一个18英寸的小电视看着春节晚会,那时候就盼着看小品,然后就是吃一些平常一年都吃不上几次的鸡鸭鱼肉啊,糖果啊之类的。
回过头来想想以前过的特别的真实,可能是岁数小的事不用去想那么多,吃饱了就是
我小的时候过春节,老家还是有不少“讲究的”,首先是说话要讲“吉利话”!如果不小心打碎了东西,要说“岁岁平安”!什么东西没有了,用完了,不能说“没有了”,要说“都来了”或者说“来全了!”
年三十中午一定要吃“年糕”,有“年年高升”的意思。再就是一定有馒头。因为蒸馒头需要发酵面粉,就说“发了!”有“发大财”的意思!
刀子、剪子等利器要系上红绳。
最有意思的还是吃年夜饺子之前的“发纸”活动!在院子中央燃起一堆木柴火,放上“八仙桌”,摆上各种贡品。当然也必须摆上刚从锅里捞出来的饺子。然后焚香烧纸祷告!酬谢上苍护佑一年的好收成?祈求各路神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平安!燃放鞭炮。
谢邀回答:说到小时候过年,脑海里马上浮现出自己孩童时过年的情景,我小时候,也是60年初期,那个年代是物资非常贫乏的年代,非常盼望过年,过年可以吃到几粒糖,可以得到几分钱的压岁钱,可以穿新衣服,(过完年,新衣服又被父母装进箱子里,等明年再穿)最开心的是邻居窜门,看见长辈叫一声好听的,有可能会得到一粒糖,或几粒香瓜子和西瓜子或者是云片糕。到了晚上,条件好的人家会燃放爆竹。有钱人家的孩子很骄傲,他们拿着爆竹想什么时候放就什么事候放,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呆呆的望着,希望早点能听到爆竹声⋯。这些过年事实在现代的年轻人绝对是不会相信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可我们确确实实是这样子过年的,而且这样子的过年方式保持了很多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经典家乡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经典家乡过年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5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