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西府过年习俗大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西府过年习俗大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中地区的东府和西府指的是哪里?为什么?
东府西府的来源其实来自三辅。
三辅,又称“三秦”,亦称三府。本指西汉武帝至东汉末年(前104-220)期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隋唐以后称“辅”。
辅和府古今音均为相同。府辅隋唐拟音这piu音。送气音。(关西音
)
“府”,从唐代到清朝是地方行政单位,其级别高于县一级,而又比如今的省一级低,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概念!
例如西安府这样的行政单位,又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其中就有一段鲁达的陈述,说那王进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记不清了),这个延安府就是这种行政级别!
西安地处关中的中部偏南,但却在关中平原东西狭长地形的中间,因此对于西安府以东的地区,老一辈人习惯成为东府,实为西安府以东!同样的西府的称谓也是这么来的!
关中地形东西狭长,这也决定了关中不同地域不同的人文差别,虽然都是陕西方言,却差别很大,生活习惯上也差别很大,各有优点!
我看回答的人里面文盲真不少。"府"是古代的一种行政设置。"西府”指的是"凤翔府"。以前的凤翔府地位比现在的宝鸡高多了,陇海铁路修好以后,凤翔的地位才大大降低,被宝鸡取代。以前的凤翔府主要管辖现在的宝鸡,岐山,扶风,千阳,陇县,眉县等地。东府则主要指西安以东的渭南地区。
这个问题要具体从什么位置来详细分的话不好做以详细区分但可以从口音说话方言来归纳总结关中就是处在陕西和甘肃交界的地方我是地地道道的西府宝鸡人,东西府分界线差不多在咸阳宝鸡交界一带,交界东侧的乾县武功周至说话口音方言属于东府话,西侧的话就以扶风眉县往西属于西府话,但由于处于交界地区,所以我感觉像乾县武功周至县等说话略带一点西府话的“口音”,同理扶风眉县话相对宝鸡市区也偏东府一点。这几个地方口音都不是太明显,区域分界的话从这几个地方就能区分开。
那么以咸阳以东,咸阳南部、西安,铜川、渭南,讲的就是陕西人传统上所认为的东府话了,东府主要以渭南这边位置,渭南是陕西的东大门。
至于为什么,这个具体说不明白我是宝鸡人,我老婆是渭南人去他家和她老爸闲聊时他老爸习惯称宝鸡为西府,以西安咸阳做区分一些老人习惯称西安府以东的地区,叫东府,以西地区叫西府。
关中地区在历史上有很长时间都是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而这个中心就在关中最中间的西安、咸阳,这就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西安以东被称之为“东府”,西安以西被称之为“西府”,东府、西府在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略有差异。
宝鸡农村举办婚礼有哪些风俗?
说一下之前宝鸡地区的婚嫁习俗,今天就说说初婚的女子嫁人习俗
女子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家具、衣被、化妆品俗称“陪房”;亲友赠送的陪嫁礼品叫“添箱”。出嫁前姑娘须缝制8幅绣花枕头,分别送给婆家长辈亲属,俗名“散枕”。
花轿到了婆家,举行拜堂仪式。新郎长袍礼帽,披红插花门前相迎。轿前铺设白布到洞房,新娘由双方女宾搀扶,怀抱“圣旨”(织布卷轴)、铜镜、尺子、剪刀等物。进门时,门内有人向新郎新娘抛撒五色粮食。然后是拜天地、拜双亲,入洞房。入洞房时,由厨师用擀面杖挑去新娘盖头布。入洞房后,由一老妇摇核桃,并念道:“双双核桃双双枣,生下娃娃满院跑”,“核桃枣儿甜又香,生子必是状元郎”。夫妻同饮合卺酒后,新娘将扎鬓改为花卷形发式,方成***,俗称“上头”。
新婚之夜,乡村有耍房之俗,称“黄新人”。老少同进洞房,让新婚夫妇点烟、敬茶,开玩笑,嬉闹至深夜方散。当晚,婆家用娘家送的酵面和挂面烙锅盔一个、煮面两碗,新郎新娘同吃“和喜面”,共饮“交杯酒”,祝愿互敬互爱,百年谐好。
在旧日婚姻习俗中,有甲乙方子女互为婚姻的“换亲”,姐亡,妹又嫁姐夫的“续亲”;还有兄招弟妻,弟招嫂,叔招侄媳或侄招婶子的婚姻。另有一种极不人道的婚姻,叫“冲喜亲”,即未婚男子患重病,以冲喜祛邪为名,用妹扮郎,代兄与嫂“拜天地”,以求得男子病愈。然此种婚姻大多并不能救愈男子,最终只留下一个处女寡妇而已,为害不浅。建国后已绝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府过年习俗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西府过年习俗大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