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无为过年地方特殊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无为过年地方特殊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芜湖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市无为市的“米芾传说”入选“民间文学”项目;
繁昌区的“荻港香菜制作技艺”、
镜湖区的“五香居传统卤菜制作技艺”、湾沚区的“弋農古琴斫制工艺”、
无为市的“横步桥木榨油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技艺”项目;
鸠江区的“许氏整脉饮”、
镜湖区的“李少白中医疑难病症诊治法”、
镜湖区的“戴氏正骨法”(扩展项目)入选“传统医药”项目。
据介绍,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21年4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10月,成立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委员会和专家评审组,对16个市、2个省直管县(市)及9个省直单位推荐申报的274个项目进行审议,提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147个(新入选项目130个、扩展项目17个)。
1、芜湖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13项。
2、其中“芜湖铁画锻制技艺”1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梨簧戏”、“南陵目连戏”、“南陵十兽灯”、“繁昌民歌”、“中分村徐姓祭祖习俗”等6项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梨簧戏”、“繁昌民歌”两个省级项目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另外已有“罗汉灯”、“武功狮子舞”、“繁昌蜜枣传统工艺”等25项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铜陵枞阳有一种美食叫“粑粑”,听说当地逢年过节家家都会做的,有多少人吃过?
我们枞阳县粑粑,选材为籼米磨成粉,然后用铁锅把米粉用炆火拌炒一阵,铲起来,用水绞拌成粉泥状,用火炒干粉,做起粑吃在口里松软。陷多种多样,可用豆角炒肉末,豆干炒肉末等……包好后,用铁锅煎待两边煎成金***后,放适量水焖煮,水烧干后,粑就熟了,每逢三月三,七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在这天做粑,这个习俗至今在我们家乡,已流传六百多年了,小孩晚上睡觉时,母亲把粑放在孩子的枕头边,习俗称叫"巴魂"孩子在家不受惊吓,这个习俗至今还在用。游客们,到枞阳去做客一定不要忘记吃粑。
感谢邀请!说到粑粑,我不知道枞阳粑粑是什么样,怎么做的。铜陵的早餐点一般是有粑粑的,外面是米粉,里面的馅儿有咸菜的、粉丝的,还有海带的等不一而足。通常是在平底锅中油底加水焖熟,口感酥脆香糯。我想枞阳的粑粑应该和这个差不多吧!
我老家无为,那儿也有一种粑粑,一年做一次,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三做,叫送灶粑粑。因为二十三送灶嘛,因此得名。送灶粑粑是我最爱吃的,做法也复杂得多。米粉是用糯米与粳米按比例掺杂,洗净晾干磨成粉,在大锅里加水和匀至熟,锅必须是有火加热;馅儿是选经霜的萝卜剁成沫、瘦肉丁、肥肉丁、葱姜蒜盐加猪油在大锅中翻炒熟。
待这些备好,便趁热包粑粑,送灶粑粑一般个头比较大,也厚实。将包好的粑粑放进油锅中烤至两面金黄取出,装入竹篮蒙布吊于灶间梁下,因天冷一般可保存10天左右。吃的话在锅中加点水焖熟即可,我更喜欢将它放在火钳上担着,送入柴火锅洞,用余火烤熟,馅儿里的肥肉丁和猪油都被烤出来,香气扑鼻,这样的粑粑也更香脆好吃。
这是我童年不可多得的美味和美好回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无为过年地方特殊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无为过年地方特殊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3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