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粤西过年习俗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粤西过年习俗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广东粤东和粤西的年节风俗有什么不同?
广东粤西人有个习俗,过年都会包粽子。粽子用途主要有2个:第一,拜神。在年三十的下午,这是一定得去拜的。年初二的拜神准备也是一样的,同样是用用粽子来代粤东人拜神的米饭。第二,走亲戚。粽子在走亲戚的作用很大。亲戚们不会全收了你的粽子,比如,你给他三个,他可能最多就收二个,再从他家里拿一个自家包的粽子放在一起,给你做为回礼。
潮汕人过年的习俗:过年的前一两天,各家各户就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其中最首要的就是做粿,如红桃粿、鼠壳粿、甜粿、菜头粿等,还要准备鸡、鸭、鹅、鱼、猪肉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市场上买粿品。
到了除夕,自然就要吃团年饭了!团年饭之前,必须“拜公祖”(祭祖宗),请祖宗先用餐。过后,一家人团团围坐,吃年夜饭,迎来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要齐聚“守岁”,俗称“熬年”。传统上认为,守岁是为了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就开始燃放炮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除夕夜或初一,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要派发压岁钱,俗称“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有收入的晚辈也要给长辈送钱。
为何粤西地区会有年例?求年例的由来?
我住在茂名市中心城区。我所住的地方旁边的城中村,今天就正好是年例。
年例起源和如何形成是很难拿到历史实物来证实的。从资料看,人们最多是找到清朝的古籍的一些记载,其中,提到最多的是光绪《茂名县志风俗》的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实际上,年例是各村各地同名同期的。各村有各村的年例。除了春节后第二天即年初二就有,一直到年底都有。其中,春节后一两个月最集中。到秋后,很多地方又有一个“翻秋”年例。
年例形成一时找不到更多具体文字记载,但是,有年例的地域范围主要在茂名下辖的高州、化州、电白、茂南绝大部份,信宜的小部份和湛江及阳江的一部份地区等。这个地域与冼夫人的信仰和崇拜地域基本重叠,这就为人们提供了很有意义的线索。
(冼夫人史迹分布图。我拍于高州冼太庙)
有研究学者认为,年例来源于冼夫人传令各地各寨各洞的集结,操练,练兵,庆典。
正好,在同样祭拜冼夫人的海南海口附近,有一个“军坡节”,也与“年例”差不多,也是客人汇聚,游神,庆典,拜祭。也是各地各村同节不同期。据学者研究,也是源于各地各寨各洞的操练和演兵。
(海口冼太庙)
粤西人历来外出揾钱为主,如出海***或到外地赚钱,一年集中回乡时间多为春节和祭祖两次,亲戚朋友要相聚就要全村约定统一时间,即是该村年例日,其他时间谁想来探亲访友都很难遇到主人在家,时间长了形成习俗,应是粤西年例长盛不衰的基础因素。
年例游神活动并不仅限于粤西地区,而是闽文化系皆是如此,如潮汕地区,福建,台湾等都存在。
粤西地区的年例有几个特点
1.闽文化体系,从仪轨,队伍组织,祭神打醮等上讲,比较相似,多为道教特色。
2.本土文化特色,如滚荆棘,上刀山,下火海,穿令箭等属于早期本地百越少数民族遗存。
3.广府文化特色,如各类庙会飘色***等属这类。
仅供参考
小生是粤西人,年例是广东粤西地区特有的节日!每年过节的时候,最最期望的日子就是年例了!
那么话说回来,年例这个日子由来是怎样的呢?
年例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了!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有一种说法:年例是由元宵转换而来的,一开始庆祝元宵。后面结合粤西地区的地方文化,最后演变成年例!
另一种说法:年例是和洗太夫人有关!野史记载,洗氏家族首次举办类似的活动,最后演变成现在的年例了!
过年的气氛也来越少,但是在粤西地区,年例的氛围一点不少!过年的时候,我们只是家里聚一聚!但是年例的时候,由于靠近过年,很多外出工作上学的人都回家过年,所以大家都靠着这些日子聚会!
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下图就是小生当初和小学同学吃年例的时候的图片,由于年例,我们这群小学同学再次相识!
还有这样子的:
因为年例的日子都是接近的,很多时候连着十几天,或者一天十几条村!所以难免有些人,吃多了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粤西过年习俗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粤西过年习俗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