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兄弟姐妹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兄弟姐妹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兄弟姊妹们之间要互相带礼物吗?
我们老家那过年没那么多的送礼风俗,一般过年我们那带四条糕,寓意步步高升,如果家里有小孩或者老人的,就会带点给老人孩子的,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过年难得坐到一起聊聊天,觉得很快乐很幸福,如果纯粹是为了送礼而送礼,反倒是变了味,老家江苏宿迁沭阳的,基本上就是这样
当然要带,有句话叫礼尚往来。大过年的去兄弟姐妹家空着手,怎么也不合适。如果平时见的不多,比如都在在外地打工的,因为过节啥的回老家聚聚的,都应该带。逢年过节相互走走,带点礼物是应该的。
我们这过年给小孩子压岁钱,有的亲戚觉得大家都有孩子,相互抵掉了,就都不给,我觉得也不合适,压岁钱是给孩子的,还是相互都给的好。
其实送礼什么的,要互相尊重,大家都差不多,心眼别太小。大家都斤斤计较的话,那这礼就没法互相走了。我想之所以有人会觉得互相不送礼物或者相互都不给压岁钱的,有时也跟这有关系。
试想每次我大包小包的拎一堆礼物去你家了,你条件又不是不好,但每次来了后就带二斤红糖。或者都一个孩子,每次我给你孩子200压岁钱,你却每次给我孩子100,那就说不过去了。有时候亲戚之间走着走着不走了,或者亲情越来越淡,就有这问题在里边。
别的地方不知道,就我们闽西客家人说肯定是要的,兄弟姐妹谁去谁家都会带上一些礼物(客家方言叫手信或手礼)七八十年代比较穷的时候农村人大到自家养的鸡鸭小至田地里的一把青菜,总之不会空手去的,像现在日子好过了礼物花样就比较多了,但捎带一把青菜去做客的日子是肯定一去不复返了。
兄弟姐妹一年到头都不怎么能聚齐,礼物不礼物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能够“嘘寒问暖”,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老一代给我们的礼俗已经慢慢的被改变了,不变的是“人心”
过年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拜年,从节日喜庆的角度来看,适当带点小礼物是必要的,尤其是家庭有小孩子的,就更有必要了,图的就是那乐呵劲!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人们对物质上的需求已经不用在过年的时候体现了,小孩子就不一样了,童真气还是比较浓厚的!虽然这样说,但是也还是要防止兄弟姐妹间的计较与攀比心理。大家如果能约定俗成,相互之间多走动而不带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省去很多不该有的麻烦,精神快乐了才是最好的快乐!
过年需要给同辈的弟弟妹妹发压岁钱吗?
同辈兄弟姐妹过节或有纪念日子,赠一点钱和小物件,本身是一件很暖的事情。能进一步增加亲情也能加深感情。但也注意不要让别人感觉到厚薄,有时一件好事,做的不周到,也会事得其反,得不尝失。
过年习俗,你知道多少?
过年习俗各地不同。我们家乡一般从农历12.23日小年算起。23烧香拜佛,小年24扫房子打扫卫生的意思,25磨豆腐,26去买肉,27去买鸡,28贴门画对联,29去买酒,30包水饺,但年初一回家给父母拜年,初二给亲朋好友拜年。
1.腊月初八称“腊八”,人们在这一天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从这天开始变慢慢进入年的氛围了,人们会赶年集,置办年货。
2.腊月二十三祭社。辞灶。民间说法是送灶神回天,愿其上天多言好事。
3.腊月二十四扫尘。除旧布新,“尘”与“陈”谐音,就是年终大扫除。
4.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表清苦。现在这个习俗慢慢淡化。
5.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个习俗已经开始慢慢淡化,之前是因为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才能吃到肉。
6.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贴花。
8.大年三十早贴春联晚守岁。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等都称年红,图喜庆,传说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会有不睡觉守岁的习俗。现在大家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也成为一种习俗。很多地方,年三十包水饺,把过年几天吃的水饺都在这一天包好了存着。
9.大年初一拜大年。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这一天大家早上会早起,会穿新衣串门拜年,也会磕头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压岁压邪。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这一天是扫帚的[_a***_],一天不动扫帚,不倒垃圾,不向外泼水,怕因此破财。
10.大年初二亲眷人家拜大年。也有地方是姑爷们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兄弟姐妹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兄弟姐妹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