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惠安过年都有什么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惠安过年都有什么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惠安的习俗?
惠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拥有丰富多样的习俗。传统节日里,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元宵节的灯会和中秋节的婚嫁习俗。元宵节时,人们点亮各种精美的灯笼,同时还有猜灯谜的游戏,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而中秋节则是人们举办婚嫁仪式的好时机,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婚纱,伴随着鼓乐和烟花,庆祝喜事。此外,惠安还有许多其他节日和习俗,如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等,这些习俗都体现出惠安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筅尘”。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最后一个“土地爷生”,是祈求财神寄托希望的日子,是总结今年展望来年的日子。在这一天“头家”要请伙计吃喝,支付伙计工资,手头上的事暂时歇歇,该让伙计回家过年了,俗称“尾牙”。“尾牙”过后,各行各业收尾,员工回家,各家各户便开始布置家居。一年未扫的“蜘蛛网”、灶前房后的污垢该清扫整理,桌椅锅碗该刷洗。“筅尘”,既有辞旧迎新的内涵,也表达铲除污秽远离疾病的愿望。
“送神”。农历十二月廿三“送神日”,专奉“灶君公”,供奉麦芽糖、花生糖等,据说是给“灶君公”甜甜嘴,让他到玉皇大帝那儿多说好话。
年货。送了“灶君公”后,人们开始忙碌办年货。所谓“蒸糕蒸果做菜包;买鱼买肉过年兜”,贴门神、贴春联、买新衣新裤新鞋,忙得不亦乐乎。
除夕。下午开始点香点烛,供奉祭品敬祖宗,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吃完年夜饭后,点香点烛,放鞭炮,开始“跳火盆”。男跳女看,若有家人在外不能回家,也得有人替跳,老人也要跨一下,小孩得由大人抱着跳,边跳边念“五谷丰登、钱银滚滚来”等。据说火代表兴旺、纯洁、长寿,跳了“火盆”后全家就会兴旺发达、健康长寿。而后,女人把火盆烧完的灰烬作为“钱财福气”扫回自家的灶堂。然后全家人点“通明烛”引火“围炉”守岁。到晚上12时,大放烟花爆竹敬“天公”,接着开始拜年。
元宵。全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宵”,元宵丸是圆的,用的是芝麻、花生末、瓜子仁、白糖、作馅,而糯米不是包起来的。而是一层层“滚”起来的,它是团圆的象征。吃完汤丸,小孩提着火把、灯笼,口袋装满小鞭炮,到处游街串巷,比花灯、游火把,大人也开始赏月观灯。。。。过了元宵节,新的一年开始了
惠安女不落夫家有什么讲究?
这是惠安女独特的婚姻习俗,如今这样的陋习早已不复存在。女孩子出嫁三天后就回娘家居住,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忙时到夫家住一两天。只有等到怀孕以后才允许长住夫家。
住娘家的时间至少有二三年,最长达20年以上,一般五到八年。她们每年到夫家不上十次,每次不超过三日。回夫家时多半要用块布遮著脸,到晚上熄灯后才能去掉,第二天天亮又得跑回家。
怀孕生子时不能生在娘家,生在娘家会被认为不吉利,所以必须在夜间赶到夫家生产,也因此常有出现来不及而生子于途中。由于妻子很少到夫家,到夫家又多于夜间,且多用布遮脸,所以常出现夫妻多年可互不相识的怪事。
惠安有什么特点、风俗之类的?
惠安民俗古朴,具有中原传统和地方习惯互相结合的特色,雅俗共赏,极富人情味。
(一)过春节,道恭喜。此外上元节(元宵)也是大节日,家家挂花灯,小孩提纸灯,漫村转,口里喊着:“状元游街灯”,跳火盆,欢宵达旦。
(二)清明节,春祭敬祖,扫墓烧纸钱,寄托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
(三)五月节也就是端午节,这时是黄梅季节要过渡到暑天,家家户户都做粽,俗称“补天”,以祈求不再下雨;在乡村,这一天要龙头“***莲”,村民们唱“嗦莲”的***莲歌,边唱边走,绕完全村,以此祈求丰收和健康。
(四)“七娘妈生”,即七夕(现有称中国的情人节),起源于“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这一天家家要摆纸轿、胭脂盒、花粉,拜七娘妈,以求庇佑。是一年中很浓重的一个节日。
(五)普渡日,就是中元节。农历七月十日起,历时一个月,分铺分区祭祖先、设宴席、演戏、请客,最后一日再烧灯,摆些菜碗,喜庆结束。
(六)中秋节,惠安人过中秋节的热闹程度仅次于“上元”。这时秋高气爽,又是收成季节,妇女们就买月饼,蒸煮炸甘薯、芋头,小孩们则到处捡砖瓦片造塔仔,当月满天心,家人团聚赏月、吃饼、或搏“状元”饼,而小孩子分到月饼后,就结伴去拜他们造的塔仔公。这一夜,许多人都围在一起品茶、吃饼、赏月,有的在海边悠然地吹奏南曲,很有雅趣。
(八)冬至,就是冬节。用糯米粉搓丸或做成鸡、鸭、狗、猪、羊、牛六畜的模样蒸煮;,还举行隆重的冬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惠安过年都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惠安过年都有什么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