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式过年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老式过年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六七十年代,过年有哪些习俗?请说说你们当地的民谚?
在我們六七十年代的重慶,过年的习俗與全國各地大同小异,一一吃年夜飯、逛庙會、祭祖、守岁、贺春、拜年……
如今還有一首流傳在重慶而且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经典民谣:“紅(胡)萝卜,***甜,看到看到要過年,娃(幺)兒要吃肉,老漢(爸爸)沒得錢……果果甜,要過年,孃孃给我压岁錢。”
千百年来,這首 民謠生動形象地描绘出重慶的年俗和年味。
古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现在许多单位春节时有团拜,其中这在古代早就有了。有一些历史大***,还与春节团拜有关。比如陈桥兵变,就是在春节团拜时,突然从边关传来辽人入侵的消息,朝廷就派赵匡胤率兵奔赴边关抗击敌寇。不料赵匡胤刚到陈桥驿,便发动陈桥兵变,杀回京城,篡位夺权了。
宫廷有团拜,民间也有拜年的传统。《梦梁录》中说:“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年。”鲜衣就是新衣服,大家都穿着新衣服,一派喜气洋洋,往来拜年。梅尧臣的诗云:“孺人相庆拜,共坐列杯盘。”便是春节拜年之写照。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火药除了用于战争外,也用于烟花爆竹等***活动。从除夕到整个春节期间,到处都可以看到燃放烟花爆竹,给节日增添喜庆的味道。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除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笔者小的时候,也时常放烟花爆竹,现在许多城市因为安全考虑,禁止燃放,使得春节的过年味少了许多。
春联是从桃符对联演化而来的。上面提到王安石的诗中有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桃符,其实就是驱鬼避邪用的,同时也有喜庆迎祥之意。后来,就有了撰写桃符对联的社会风气,后来主演变为春联。直到现在,贴春联仍然是春节时期最重要的风俗,时下已近春节,商店里,路边的小摊小贩,卖春联者不计其数,笔者昨天也刚买了门联,这个习俗,保存得很好。
在古代,祭祖是春节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中国文化里,祖先崇拜是很重要一块内容,特别是春节这样的大节日,便少不得祭祖。以笔者为例,除夕吃团圆之前,都要先祭过世的先祖。除了祭祖之外,还有祭祀神灵,这也是少不了的。以笔者所在的地方为例,土地公、天公这些神灵都是要祭拜的,以求平安。
“年”在上古时称为“载”,夏商时称为“岁”,周开始称“年”直到现在,古人通过年来划分新旧,并在这个日子进行各种庆祝,夏朝时新年节定在1月初1,周朝定在11月初1,秦朝定在10月初1,而到了汉朝重新恢复了夏朝历法,也就是今天的农历,以1月初1为新年节,后世一直沿用至今变成了华夏子孙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贴门神,一般有文臣和武将,文臣有刚正不阿的魏征、包公等,武将有杀伐果断的秦叔宝、尉迟恭,图为成都宽窄巷子的门神。
清朝灭亡后,民国***为与国际同步,使用西方历法,也就是今天的公历,并把公历的1月1日改为新年节,而中国人自己的农历1月初1改为春节,解放后我们把公历的新年节定名为“元旦”,农历1月初1定名为“春节”。而要说到古时候的春节习俗,最早定型是在西汉,统治者休养生息后,百姓生活达到一定高度,各地区人民同在这一天过春节,主要内容包括拜神、祭祀、庆祝等。
以前春节,给达官贵人拜年的人太多,主人招待不过来,于是客人就留下贺年帖,意思是自己来过了,图为民国时期的贺年帖。
隋唐以前,中国人的春节庆祝方式偏向于鬼神,比如燃鞭炮、挂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等,隋唐以后,由于社会开放,民族交融,春节的庆祝方式由敬鬼神变成大众***的节日,比如放鞭炮不是为了驱鬼辟邪,而是喜庆、热闹,元宵节也不是为了祭祀天神,而变成了吃汤圆、赏月、赏花灯的全民***活动。
图为晚清北京,春节人们互相拜年行作揖礼,作揖是中国传统礼节,现在人习惯了西方握手礼,遗忘了咱自己的作揖礼。
到了明清时,春节从***型更加丰富多彩,舞狮、唱戏、说书、高跷、游船、庙会、花市,好不热闹,同时春节增加了礼仪型,人们在新年这一天互相祝贺,有身份的人互相送帖,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叩拜,馈赠礼物,当然春节家人团聚,祭祖,吃饺子,拜年已经成为雷打不动的必备项目了。
六十年代怎样过春节?
60年代过春节,那是政治气氛.革命气氛.斗争气氛最浓的年代。当时过年的口号是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过革命化的春节年代。
在农村,除夕这天,不准烧香.烧纸敬神.敬祖宗,有很多人家门关起来偷烧。春联大多数人家都贴,内容都是歌颂***.歌颂***思想.歌颂***革命路线的。最常见的有:听***话.跟***走,幸福不忘***.翻身不忘***,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等,还有就是:三忠于.四无限.四伟大。最多的是三忠于(忠于***.忠于***思想.忠于***革命路线)的"忠”字,几乎是家家户户到处可见。
初一这天要做三件事,一.要抓革命促生产,到田里劳动一两个小时,二.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生产队要开忆苦思甜大会,学***语录,唱革命歌曲,贫下中农忆苦,政治队长要读报纸讲革命的大好形势.。三要吃忆苦思甜饭,每个人要吃生产队集体做的细糠饼。
吃的,过年两三天肯定要比平时好些,虽然不可能大鱼大肉,大吃大喝,小鱼小肉,小吃小喝大多数人家是必须的,那时候[_a***_]特别盼过年,就是图有好吃的。
穿的,那年代凭布票买布,全家每人都做新衣服肯定不可能,每年轮流集中给一个人做新衣服,但过年每个人都将平时舍不得穿的,最好的衣服拿出来穿,洗的干干净净,因为那时人的体形都很瘦,衣服穿在身上都很得体,这一点很突显过年气氛。
玩的,和现在比,那是天地之别,全国只有八台戏样板戏,文化误乐很单调,初一吃过午饭很多人都到附近的集镇上玩,看看热闹,有花船.花集(当地宣传队)学唱的革命歌曲.和革命样板戏什么的,有时也有革命电影3分钱一张票。总之人群集聚,大家穿的比平时有色彩,虽然不是花花绿绿.但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喜气洋洋,平时的劳累,平时的不愉快,被春节的氛围全部隐盖了。比比过去,看看现在,我们向往有更美好的未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式过年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式过年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