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南宁壮族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南宁壮族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广西春节习俗是怎样的?
广西省,主要居住的是壮族。与汉族春节不同的是:壮族人除过春节之外,还要在正月三十日再过一个“晚年”。除夕这一天,要多煮米饭,俗称 “压年饭”,它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米食充足。新年挑水好运多。
春节是南宁地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初一零时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初二亲友带上礼物互访“拜年”。
十五元宵节晚上闹花灯。十六县郊农村举行庙会、“抢花炮”。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还要进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等活动。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的家妇就已纷纷到小河去为全家挑新水了。
主要习俗:
1、舞春牛
桂西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青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
舞鸡歌吉庆幽默,使主家喜笑颜开。送给贺年的舞鸡者红包,从“斗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以祈求六畜兴旺。
舞春牛更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
此外,还有敲锣打鼓的,领唱春牛歌的,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舞罢上村又到下村,从初一闹到元宵节。舞春牛的人们为农家带来了节日的欢乐,同时,也寄托着对农家丰收、祥和的祝愿。
2、打扁担 过新年
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
壮族的七月十四是怎么节日啊?
南宁壮族七月主要传统节日 7月——蓄水节、尝新节、祭祖魂节、祭青苗节 (1)蓄水节:广西靖西、德保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家家户户都有将蓄水的缸罐洗净,然后到泉边、溪边或江河边挑回清水将其灌满。
人们称这天挑回的水为“仙水”为老人熬制长寿酒,给小孩煮长寿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还可用于染布、酿酒、制醋、治病。
(2)尝新节: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的时候举行。一般是单家独户过,也有请邻近亲友来一起过的。
尝新这天,家家户户都煮大甄新米饭和丰盛菜肴。
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来绿稻叶供在神龛上,把准备好的饭菜水果供上,烧香、点亮油灯。
一切准备好后,把狗叫到神龛前,舀一大勺新米饭,每样菜都给一点,为了感谢它的功劳,这一天让它先吃饱,以示犒赏。
(3)祭祖魂节:农历七月十四是壮族的祭祀性节日。相传古时中元节,是在七月十五过的,云南文山地区至今仍有保留。后来发生一场灾乱,一些人提前过节,然后逃乱;另一些人逃乱回来才补过节。因此变成了现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过节的习俗。这个节日的内容是祭祖和祀鬼两种。
相传七月十四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们世世代代在这一天祭奠远祖。
又传说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无家可归,成为野鬼孤魂,他们四处游荡作祟。
为免遭其害,人们在这天祭祖的同时,兼祀孤魂野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宁壮族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南宁壮族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7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