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章丘过年习俗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章丘过年习俗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章丘的风俗?
1丘梆子,也叫“东路梆子”、“山东讴”。流行地区以中东章丘为中心,是蒲州梆子经河北流入山东后形成,至少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即在这一带流行。此外,还保存有昆曲、本地乱弹、扬州乱弹、柳子、拨子、罗罗、二黄等声腔。乐器以大胡琴、胡琴为主。
二,章丘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具特色的是设灯棚。据清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载:“元夕设灯棚,具傩戏。次日过桥走百索试灯,前后三夕,无风为丰年兆。”所设灯棚如轿似亭,棚顶呈轿顶形,内有大型古戏人物画像,多为嫦娥奔月、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之类。
3 祝寿 家族长辈年逾50岁后,每过10年要祝大寿,邀请亲朋赴宴。亲友们送寿面、寿桃、寿联、名酒、肉类、果品等。父母66岁时,出嫁女儿要送用一刀切成的猪肉1块,以祝健康长寿。俗语“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
章丘风俗有:
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 是最隆重的节日。出门在外者,在春节前都要赶回家中团聚。
2. 五马日:农历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为五马日,民间叫“破五”,也有的叫五末日,认为是过年结束了。有吃水饺的习惯,算是年节最末后的一顿水饺,能防病健身。俗语说:“五马日吃顿扁,也不咳嗽也不喘。”
3. 人七日:农历正月初七。传说上帝创造世界,制造世间万物,第七天造的人,人七日就成为人类诞生的纪念日。
据说这天早上不出太阳前吃渣豆腐,一年不害头痛。
4.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也叫元宵节,俗称正月十五。十五日中午,全家吃水饺,上供烧香,送诸神上天。
过去从十四日到十七日,每天晚上都在门前挂灯笼,并且要打着灯笼到各房间、院落巡视照明。正月十四日挂“麦子灯”,十五日挂“高粱谷子灯”,十六日挂“杂粮灯”,十七日挂“菜园灯”。哪天晚上无风雪,就象征当年哪种庄稼能丰收。春节扮玩,正月十五是***。中午,各街巷的扮玩队伍走上街头,舞龙灯,走旱船,踩高跷,抬芯子,锣鼓喧天,争相表演。
当扮玩队伍来到门口时,点燃鞭炮庆贺,有的老人还烧火纸,送烟糖。
扮玩队伍在本村表演完了,还要到邻村去拜年。
1、章丘芯子
又称抬阁、芯子。集服饰、色彩、化妆、装饰、表演和金属工艺等技艺于一身,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和工艺美的特点,是民间艺术百花园的一朵奇葩。
2、章丘铁匠习俗
章丘是“铁匠之乡”,历史悠久。章丘铁匠众多,普集镇的万山、三山峪、珠窝,埠村镇的徘徊、埠西等村,都是章丘有名的铁匠庄。其中万山村的万、李两姓,自始迁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县来章丘定居后,世代打铁,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
3、章丘扁鼓
章丘扁鼓的起源,史料上没有记载,关于它的出处,众说纷纭。相传扁鼓最早是由先民们从山西带过来的,在济南已流传六百多年。扁鼓乐队的规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各种类型扁鼓乐队的组合形式,乐器配比均不相同。
4、章丘梆子
章丘梆子,又叫“东路梆子”、“山东讴”。流行地区以中东章丘为中心,是蒲州梆子经河北流入山东后形成,至少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即在这一带流行。此外,还保存有昆曲、本地乱弹、扬州乱弹、柳子、拨子、罗罗、二黄等声腔。乐器以大胡琴、胡琴为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章丘过年习俗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章丘过年习俗图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