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陕西旬邑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陕西旬邑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周族起源是什么?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关于周部族的起源是这样描述的。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部族的女儿,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喾的正妃。这一部落地处甘肃宁夏一代的黄土高原上,一天,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脚印,因好奇踩了上去,十月后生下一个男孩。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想把他扔了,让其听天由命。姜原先把扔到有牲口过的小路上,后来扔进树林里,最后扔到冰面上,奇怪的是,无论怎样这个男婴都安然无事。姜原觉得这太神异了,就把他抱回来抚养成人。由于男孩被扔了多次,于是就给他取名叫弃。弃喜欢种植农作物,深受部落人的喜爱,后来成为部落首领,以姬为姓被称为后稷。这一部落逐渐发展壮大,逐步迁徙到豳(现陕西彬县一代),到商朝末期姬昌继位,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神话传说只是给周室冠以高贵的血统,在母系氏族社会,家庭观念还未形成,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姜原只是在野外发生了一段正常的***,周室起源于姜原,与神无关。
周族起源的故事: 有邰氏女姜原在郊外踩到巨人脚印,怀孕而生弃。弃长大后因为善于种植被尧帝封为农事主管,名后稷,获封在邰地,弃即周人祖先,以姬为姓。他的后代一直到夏初都沿袭这一职务。大禹治水时也邀请后稷及其部落作为同盟军给予支持。
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应该是母系氏族阶段历史特点的反映。而弃善耕作明显是继承了母系姜原(姜姓炎帝神农氏部落分支)的特长。
姜原 → 弃 (封邰)→...→ 不窋(迁北豳)→ 鞠 → 公刘(迁豳 )→ ...→ 公亶父(迁周原)→...→周文王
邰: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
北豳: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
豳: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旬邑县
周原: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扶风县和眉县
有学者认为周人实出于白狄,这是有一定证据支持的,如建立中山国的白狄就同样是姬姓。后来夏朝政事衰微,不务农事,不窋失去了后稷之职,就流窜于戎狄之间。与其子孙在犬戎之豳地开荒务农、辛勤劳作,开创赫赫宗周之辎基。《诗经》中《豳风·七月》、《大雅·公刘》等篇就是这一段历史的赞美诗。
从祖先源流的相关地域来看,周人即便不是戎狄,也是在与戎狄部落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
从前文关于姜原的分析,周人的母系起源应为炎帝部落。华夏族基本是到周朝才基本融合形成的一个民族。在此尤其是夏朝之前,中国有三个部落联盟:华夏、东夷、苗蛮。炎帝和黄帝族融合形成的华夏部落联盟就是后来华夏族的主要源头。据考证,黄帝部落也是从黄河上游地区迁徙到中下游地区的中华文明发源地一带的。
关于周族起源是个讨论多次的话题了,从前我也回答过不少类似问题。下面举证的是《史记》、《国语》之外的记载。以资各位参考:
《预览》:“周本后稷,姜嫄游閟宫,其地扶桑,履大人迹而后生后稷。”《春秋元命苞》记载:“孔子曰:‘扶桑者,日所出,房所立,其耀盛。苍神用事精姜嫄-----故知周苍。’”《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壡,少昊之国-----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竹书纪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汉书律历志》:“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
《汉书-地理志》:琅琊郡,秦置,属徐州,县五十一,包括:东武、海曲、赣榆、朱虚、诸、梧成、灵门、姑幕、虚水、临原、琅琊、黔陬、云、稻、皋虞、平昌、横、东莞、魏其、昌、高乡、柔、即来、丽、伊乡、昆山、博石、慎乡、安丘、高陵、临安、石山等。-------“赣榆、朱虚:凡山,丹水所出,东北至寿光入海,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有三山、五帝祠。”
《临朐县志》记载:“据《竹书纪年》和《齐乘》载,今临朐境少昊世为爽鸠氏、尧帝时代为帝子丹朱,虞夏时期为季则(则字上加艹)、商朝时为诸侯逢伯陵的封地。”
姬周世系:
1、弃(后稷)——2斄尔——3叔均——4田祖——5伏须——6度宙——7陨臾——8不窟——9鞠陶——10公刘——11庆节——12差非——13毁隃——14公非——15夾公——16辟芳——17亟负——18高圉——19侯平——20亚圉——21云都———22祖绀——23徂类——24诸盩——25太王(古公亶父)——26泰伯、仲雍、季历
26泰伯——27休名——28来诏——29仲奕(武王时封于阎乡)
26仲雍——27季简——28叔达——29周章(武王时封于勾吴)
26季历(王季)——27昌(文王)——28发(武王)——29诵(成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陕西旬邑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陕西旬邑过年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