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各地过年习俗习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各地过年习俗习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零、六零、七零和八零年代的春节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让过来人与你分亨不同年代春节的记忆。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人民生活仍显贫穷,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那时的春节在保留着浓厚的传统习俗的同时,掺入许多新源素。家家户户贴春联,春联大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传统戏剧与现代歌舞同台上演,最常见的是扭秧歌,唱社会主义好。除夕各家各户都准备了丰盛的大餐,一家老幼欢聚一堂吃年夜饭。接着要守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大拜年,晚辈要给長辈磕头行礼,長辈要给晚辈新年红包。一年忙到晚的人们难得亨受三天休息,正月初四陆续又开始劳作。六十年代的春节是在国家糟遇经济困难时期度过的。那时的人们主要兴趣都放在吃的上面,其他的***活动降温不少。当时许多食品都需要凭票供应,为了筹备一餐年夜饭,许多人都要到处排队购物,才能备齐。七十年代的春节是在特殊时期度过的,那时破四旧立四新,过革命化春节成为口号。最奇葩的是粗粮野菜上桌吃年夜饭,美名为忆苦思甜。八十年代的春节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祖国充满生机,人们喜气扬杨,春节更加热闹了。多年不见的许多传统习俗又重新逞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有了电视机后,春晚成了年夜大餐。人们在穿好吃好后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这是我对不同年代春节的片断记忆。
大家来说说过年各地的习俗?
我们家乡偏僻特色也没有过年随便照旧的传统很多三十晚上团聚普天同庆初一相互拜年祝福走亲串邻每天有社虎队演出歌舞小品内容丰富精彩体现出国泰民安喜庆祥和的味道每天欢度春节从小年开始庆祝持续年后十五观灯赏月庙会相聚到此春节圆满结束
我的家乡地处江汉平原向北部东部过渡地带,南走5里都是田,北去10里多见山,过年的习俗不少,讲究颇多。
圆缸。农村都是以大缸贮水,吃水洗衣全靠人工去井里或池塘担回。大年三十都得把缸灌满,名曰圆缸。圆缸之后到初三早晨,才能再次挑水向缸里灌水。
供“老人"。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至大年夜,家族之间兄弟之辈互相请吃年饭。为年饭的人间照例要供"老人"。摆上七碗八碟一桌菜,摆炉焚香放鞭炮与烧纸,一套程序下来,亦得二十分钟半小时,期间禁言禁语,无忌的童年们自是早被领到别处,防止喧哗惊扰了"老人"。仪式后,才是吃年饭的开始。
送“老人"。初三早晨,照"供老人"的仪式进行,算是过完年送"老人"回去。
守夜。三十晚上守夜,每个房间都点上灯,夜里12点后放鞭炮。守夜的人通宵不睡,有哪心气甚高的少年,总嚷嚷着守夜,大抵放完鞭炮就熬不住,极不情愿去睡觉了。有的守夜时还吃点饺子或其它宵夜饭,有的聚一桌***,守夜便好过一些。当然,无论怎么守,看春晚成了固定课目,一应安排都以看春晚为准。
新香。年前有人逝去的人家,大年初一早早就开门迎香。拜新香的都是男性,先放鞭炮,再进屋依次跪拜,多是晚辈给逝去的长辈行三叩九拜之礼。亲朋故归都在这一天来上新香,照顾要放鞭炮,主家准备有丰盛的酒席。因为来人时间不太确定,常常办流水席,够一桌开一席,够几桌开几席。新香后人散去,门前总积攒一大堆鞭炮碎屑。
过年的习俗很多,地域不同稍有差别。大都初一拜本家的年,初二拜舅家年,初三拜丈人家年,其后才是七大姑八大姨,亲戚多的要拜到初七、八。现在大都有车,交通方便,拜年就快捷多了,一天跑几家的也常见了。
以上只略举了年的部分习俗,难以详尽。说的不对路、不准确的,还请指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各地过年习俗习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各地过年习俗习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