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扬州江都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扬州江都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扬州春节有什么旧习俗?
送灶
腊月二十四
“官三民四”是扬州人的老传统。传说灶神爷在腊月二十四这天晚上,要到天宫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之事。因此,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为灶神送行,称为“送灶”。
民间还有男不祭月、女不送灶的规定。因为女子在家经常要烧饭,一年烧到头,难免有点牢骚,就会把铲子扔到锅里,这样的声响会惊动灶神,让灶神不高兴。所以,送灶都是由男子来送的。
年蒸
腊月二十五
扬州的各种“年事”里,最重要的是“年蒸”。
扬州人在腊月里,忙碌的事情都冠以“年”字,如冬至前后所腌咸菜,至时煮之,曰“煮年肴”:往来馈遗,曰“年礼”;最重要的是“年蒸”,即蒸点心。节前蒸好,存放家中,预备节日期间享用。
进入腊月,扬泰地区家家户户都开始包包子、蒸包子,自家吃、送亲友...“
扬州人把蒸好的包子、馒头和糕点,稍稍晾干,整整齐齐地像垒金字塔一样,放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一定要等到过年时再吃。这叫做“堆元宝”,新征着新春招财进宝。
扬州的风俗是什么?
扬州的风俗有太多太多了,过年有拜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正月初一拜父亲的兄弟年,初二拜老丈人的年,初三拜舅舅的年,扬训还有初五迎财神,十五是小年,二月二那天要理发,正月不能理发,十三要上灯,要吃汤圆,还有三十这天不能提老鼠两个字
扬州的风俗有正月十三日,十五日晚上吃圆子,正月十八晚上吃面,俗称“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二月二,龙抬头,春意萌动,天气渐暖,春耕大忙即将开始。扬州民俗,出嫁女儿于二月初二带子女回娘家小憩。故扬州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外孙)”之说。
扬州的风俗有丧俗、暖房酒、爬门头、清明节、要糖等风俗。
1、丧俗
病者将咽气,儿子依次跪倒磕头送终,同时点亮头灯和脚灯,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供于脚边(称为”倒头碗”),然后买布破孝,死者晚辈一律戴孝。
2、暖房酒
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热闹起来。
3、要糖
大年初一早上,扬州民间有大人小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里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 最忙的是小孩,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
他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盒给前来拜年的小孩散发各色糖果、云片糕、橘子、苹果等,也顺 祝孩子们“上大学”“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等。要糖这一风俗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一过年门头上贴的叫什么,扬州方言叫‘挂乐’?有什么习俗?
我们山东莒县这儿叫“过门笺”,在大年三十前贴春联的时候一起贴在门楣上。在红红的春联映照下,飘飘扬扬,非常喜庆,十分好看。
“过门笺”一般分五色,大小宽窄版本众多,镂空的图案花样各异,分别由万字纹、鱼鳞纹、水波纹、花瓣纹、蝙蝠纹、孔钱纹、菱形纹、网格纹等牵丝组成。
过去基本是软纸,风一过,能拂动起来。现在则有硬纸的了,看起来华丽高端一些,但飘不起来,不如软纸的灵动活泼。
对怀旧的我来说,还是喜欢贴软纸的。
“过门笺”起源于何时?有什么寓意?很多人很难说出个123来。比如我也是到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想起来问,当时在座的长者们也都语焉不详,只是说老辈传下来的,无非就是招福纳吉,至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也没个准。反正是剪纸,都是娘传女、婆传媳的,一辈辈谁也没问过是那个朝代,那个人开创的。
在官方介绍里:过门笺的渊源虽无文字可查,但从康熙十三年重修朝元宫时壁画所见,即有贴过门笺的民舍画面。莒城西南隅原有一湖名曰“漏卮湖”,朝元宫居漏卮湖东高阜之上,虽创建年代不详,然明代就已有之,如壁画为明代所绘,那么莒县贴过门笺的习俗最晚于明代就已在民间盛行。
以前是纯手工剪成,后期就发展成作坊,使用模板等工具批量制作,毕竟过年时需求量挺大的,有的人家还仓囤、水井、橱门子上的到处贴。单靠手工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
在我们莒地,一到过年老房新屋,只是有门的地方,门上都贴着这花花绿绿的“过门笺”,漂亮、喜庆。
(2007年,莒县过门笺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扬州江都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扬州江都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