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东招远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山东招远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招远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招远俗话说:“过了冬,松一松;过了腊八不怕啦,辞辞灶,年来到,大人小孩哈哈笑。”寓意为过了腊八,离大年三十很近了,要准备过年了。人们抓紧时间筹备过年的物资,到集市上买过年吃、穿、用的商品。
腊月二十三,辞灶。早上起来,把旧灶王爷画像烧掉,称为“升天”,这叫过小年。
腊月三十,早上“捞圣饭”(把大米煮成半生不熟的状态)。先把宗谱挂上,将圣饭放在贡桌上,财神爷、灶王爷、院子南面天地老爷的贡桌上都放一碗。吃过早饭,贴对联、粘窗花。下午,准备半夜过年的菜、包水饺。水饺要包两种,一种准备晚饭吃;另一种包上硬币、豆腐、枣或糖等,以备正月初一早上煮了吃。大年三十傍晚往祖先坟墓送“吊纸”,回来时带回一枝吊纸放在贡桌上,寓意为请先人回家。
春节分三步走,年前预备、春节拜年、闹元宵。年前从腊月十几号开始打扫庭院居室【扫灰】,储备年货,做春节独有的食品【蒸大枣馍、包包子、炸面鱼、炸花鱼、蒸年糕、做圣虫、炸豆腐丸子、炸刀鱼块鲅鱼块、煮下货熬皮冻。。。。。】,廿九清早捞圣饭、请宗谱,除夕傍晚上坟放鞭炮请列祖列宗回家享受祭祀,晚上家人团坐吃年夜饭一起守岁。
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十五晚上观灯放烟火放鞭炮,孩子们则一起玩用萝卜刻成的老鼠灯等。
山东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
、插柳植树
济南、城乡过去有插柳于门,妇女、儿童头戴柳枝、柳球的习俗。据说这种风俗是为了纪念神农氏,后来发展为表示长寿的美好愿望。后来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而插柳、栽柳却盛行不衰,并推而广之,继而在清明时节演变成植树造林。现在每到清明前后,山东各地都展开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
2、荡秋千
清明时节在济南、青岛等地,还流传荡秋千的习俗。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秋千荡得越高,就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过得越好。于是女子们便都放下矜持,兴高***烈地荡秋千。在荡秋千的过程中,男子们在帮忙推、送秋千时,容易获得女子的好感,也为年轻男女交往创造了好机会。
3、放风筝
自古以来在清明节前后,青岛就有放风筝的习俗。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4、斗鸡子 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清明“斗鸡子”的习俗,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

山东清明节吃什么
1、面燕。早时青岛就有在清明节做“面燕”的习俗。相传为了纪念介子推,民间还将面燕称为“介推燕”。在过去,妇女们不仅做面燕的技巧娴熟,而且还能做出各式各样、神态各异的面燕。面燕的种类很多,有单头的、双头的、平翅的、别翅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就是大燕背小燕。
2、单饼。每年清明期间,青岛还有做单饼的习俗。所谓单饼,就是一张用面做成的薄薄的小饼,上面放些大葱、煮鸡蛋等,卷起来吃。
春节走亲,你们当地都是初几走,有什么说法和习俗?
大年三十除夕当天,是吃年夜饭的日子,一般是不走亲的,一家人做一桌珍馐美味,下一锅饺子,吃完年夜饭、发红包环节过后就是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小时候的春晚记忆中每个节目都让人充满期待,不听到难忘今宵这首歌是绝对不会睡觉的。
到了初一,就要开始走亲的第一站,去爷爷奶奶家。因为我们都离的比较近,所以早起不吃早饭就会过去,爷爷奶奶往往已经准备好了饭菜,早早的就盼着孙子孙女过去拜年。初一会在爷爷奶奶家待一整天,除了我家,伯伯姑姑家都会回来,大家第一天的行程差不多一样。
初二是外祖家,其实对我来说,我是更喜欢初二的,因为从小是外婆带大,我总期盼着能早早去拜年,而且外婆非常了解我的口味,早早准备好零食等着我去,还会给我包一个大红包。每年的初二爸爸妈妈总是要花一番口舌才能把我从外婆家哄回家,我一来就不想走了。
到了初三,就要我和哥哥出门走亲,因为要去给舅舅家拜年,我年龄太小的时候都是哥哥一个人去,等我上了初中才跟着去。去舅舅家实际上也非常近,因为舅舅只有我们两个外甥外甥女,所以初三这一天过的也是相当愉快的,好吃好喝还有红包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东招远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东招远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