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深沪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深沪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闽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闽南人,对于祖先的情感可谓深厚,其对祖先的祭祀与祭奠已然成为闽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先人的生辰、忌日,以及除夕、大年初一等重大节日需要大张旗鼓的祭祀外,每年的清明祭扫,也显得非常庄重。
圭海君对闽南人清明的祭扫礼俗并不算深刻了解,大概分享一下所经历的点滴,不知道算不算是闽南的清明习俗。
在我们这,清明的祖先祭扫分成三部分,以辈分远近稍有所区分。
其一是对自家长辈的扫墓,一般是五代以内,大概是受抗日战争和六七十年代某些特别原因的影响,我们家的长辈能被我们记住的已经不多了,爷爷的老爸是解放前过世的,当时草草下葬已经没人记得葬在哪里了,而其他还记得墓地的,我们却也已经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关系了,只能随便用地名予以区分。扫墓时总是要带上锄头和柴刀,好好的修理一番,然后再烧写纸钱,压压黄纸。
而爷爷、奶奶以及爷爷的妈妈是最近几年过世的,他们的骨灰被统一安放在半山腰集资建立的骨灰室中,在刚过世的前三年里,我们都要在清明当天的凌晨,早早地准备祭拜,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守孝三年吧。
三年过后,就不用特别选在清明当日,更多的是结合大家的时间,最好选择周六日,能一家人全部上阵,也图个热闹。好在现在清明都放假了,大家也基本可以选择当日一起上山,那大概是一年中,山上最热闹的时节了,都是三五结伴,鸟语花香。
祭拜的祭品,似乎也是大同小异,鸭蛋一定要有,猪肉、泡面、罐头等等,石码一带更是一定要配上五香,与其说是祭拜扫墓,不如说是家族聚会更确切,每个墓地或者骨灰,都要准备两份,一份给先人,一份给土地公,金纸规格也是不同的。
其二是对小宗祖先的扫墓,祖先起始年代并不重要,主要看后代人数。闽南地区一般都是同姓聚落,在同一个姓氏中,因后代太多,一般有些规模的支系会自己再成立小分会,类似我们的小宗,我们的小宗男丁近百,在村里类似规模的还有四五个,年代应该不会晚于清乾隆,我看到那个墓碑立的年代大概是清乾隆早期,是他的曾孙或玄孙立的,说不定是明末清初的人物。
小宗的扫墓,***用的是轮值制,每年丁口按出生年月大小固定选择2~3人当值,当年度有生儿子或者新结婚的也要参与其中,负责该年清明扫墓贡品的准备工作和组织扫墓。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拿闽南泉州来说,清明就有吃润饼的习俗,一到清明节前夕,大家争相前往西街买润饼菜或者润饼皮,自己做馅料的就买润饼皮,嫌麻烦的就买成品。
那几天,整个西街人满为患,本来就挤的街道,排满了前来买润饼的人,电动车、自行车乱串,十分危险
清明是一定要吃的,就好像江浙那边吃青团一样,不吃也没事,就是感觉这一天吃才有清明到来,要有一种仪式感来满足味蕾。
吃润饼是一种,再有就是烧金纸了,家家户户放一小挂鞭炮,在屋子的大门口烧金纸来祭拜先人。
每个地方的文化差异还是蛮大的,欢迎来纠正和补充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闽南地区在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呢?
闽南清明节习俗:
1、吃春饼
在泉州方言中,“春”与“剩”音相谐,是个吉祥的字眼。吃春饼,寓意年年有余。在一些地方还会吃“清明果”。
2、吃润饼菜
润饼菜应该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了。在清明节的时候,闽南地区一家人共同进餐,而主要的食谱是“润饼菜”,把各种菜肴一齐倒入锅中拌和加热,然后摊开薄饼,抹上辣酱及加入浒苔、花生末及菜肴,然后人手一卷,双手捧起,细嚼慢咽,别有风味。
3、祭扫习俗
一家人除老病及婴孩外,都一齐参加扫墓,到了墓地,先用锄头把墓地周围杂草锄净,清理墓埕。描红、焚香点烛,摆上果合、献纸钱都是必备的流程。
献完纸钱,儿孙们便在祖先墓前跪拜行礼。
4、哭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深沪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深沪过年习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4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