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州人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黄州人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湖北黄冈的过年习俗?
黄冈地区的习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里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 初一不能洗头,洗澡,不能将家里垃圾往外扫,更不能动土。 而且还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余。
黄冈人过年有哪些老一辈留下来的习俗?
作为黄冈人,我竟觉得很难全面回答好这个问题。老一辈留下来的关于过年的习俗数不胜数,三言两语难以说尽。黄冈过年的习俗大概有如下:吃年饭,贴春联,拜年,玩龙灯、天狮,踩莲船等等等等。
黄冈是湖北省下辖地级市,现辖两区两市七县,各县市过年的习俗各略有不同,各乡镇也不定相同。
以浠水县为例,腊月二十四为“小年”,各家各户晚上都要摆上一桌饭菜,祭祀先人,接下来几天小时候家家都要磨豆腐杀年猪筹备年货以及“打洋叉”(家庭大扫院),二十八家家要“还福”(浠水俗称吃发财饭,少数人家二十九还福,这里面有些讲究,譬如别人家吃发财饭门没开就不能去敲门,还有吃这顿饭一般留一些不吃叫“有吃有剩”等等)
。
到了三十,下午曾经是我们小时候的最爱,家家都贴门神和对联,在那物质贫乏的岁月,挨家挨户看门神是最喜悦的事也是永生难忘的记忆。那时候的门神不象现在这般单一,只有秦琼和敬德。
三十晚上除了一家人吃年饭守岁外,还需次日零点前后“出方”。鞭炮烟花震耳欲聋,家家户户详和一片,不约而同讨吉利。
进入正月初一清晨,亲友之间开始了“拜年”模式,其实算是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吧。拜年往往持续很多天,视亲戚多少而定。一般初九初十以后,各村自发“玩龙灯”或“天狮”以及“踩莲船”。印象最深的是“玩龙灯”了,走家串巷,年味浓浓。
再略略说说吃的习俗,过年除了玩乐,吃喝是不能不提的。还是以浠水县为例,若论过年的吃,浠水首推鱼丸子,浠水“鱼丸子”主料为鱼肉,那叫一个真那叫一个口感紧那叫一个好吃,我是用语言形容不出的。反正家家户户都自己“剁”,过年桌上若没有“鱼丸子”,那简直太没有待客之道太寒碜了。麻城和罗田少数地区的肉糕,过年时家家自备,也是这个道理。
以上,虽然是以浠水县为例,但黄冈各县市过年的习俗大同小异,总的来说相差无几。贴春联拜年吃年饭都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习俗。
我老家也是黄冈市浠水县人,过年老一辈习俗很多,从腊月初八起吃腊八粥,而且这一天开始打扫卫生,过去是砖瓦房,土话叫打阳尘。接下来腊月二十四小年,要弄几个菜供祖人,也就是接祖人回家过年。接下来直到年三十几乎为年而忙,条件好的杀一头大肉猪,把猪血,大小肠,猪肚,心,肝,肺洗干净,用大铁锅煮熟,土话叫吃晃子汤,外面说杀猪菜,那个时候全是家养土猪。一家煮这种汤全塆闻到香味,好吃得不得了,而且每家送去一碗。再就是家家磨豆腐,蒸糯米打糍粑,这打糍粑是个力气活很累。小时候谁家打糍耙围在那每个人扯一坨,加一碗红糖水一粘很好吃啊。
接下来生产队捞鱼或者干鱼塘,大冬天赤脚下塘捉鱼有没有?那是野生小鲫鱼谁捉归谁。
年准备好了开始吃年饭,我们那叫还福,还福分姓氏,我们那团陂镇分王,姚姓,姚氏二十八,王姓三十,没有三十就二十九。
年饭清早吃,吃完了天刚亮,先供祖人,上,香,烧纸,磕头,放鞭炮,供完了祖人后才能吃年饭。吃年饭还有规距,有一条魚是看鱼,叫发财鱼,也就是年年有鱼,这条鱼不能吃,一直到十五元宵节才能吃。
初一早晨起来开门放鞭炮,吃鸡汤,鸡蛋,糍粑,吃完后开始在塆里拜年,先去长辈家,和塆里每户人家走一走,一声祝福,一挂鞭炮新年开始啦!
黄冈辞年的风俗和讲究?
黄冈的辞年风俗主要是包括寄灵、扫房、倒腾年货、贴对联等活动。
寄灵是黄冈地区独有的习俗,村民们用油漆涂写各种图案及祝福语,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扫房是为了扫去旧年的疲惫和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气;倒腾年货则是为了迎接新年,包括购买食材、装饰品等物品;贴对联则是提升节日气氛,向新年寄托美好希望和祝福。这些传统风俗和讲究既丰富了节日文化,也反映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需求。
湖北黄冈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湖北黄冈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如重阳节、鼓山庙会、黄冈长坂米酒节等。其中,重阳节是黄冈地区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祭祖、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鼓山庙会则是黄冈地区最大规模、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人们在节日期间会涌入鼓山观看花炮、舞龙[_a***_]、吃美食等。
黄冈长坂米酒则是黄冈地区著名的传统酿酒技艺之一,该酒制作工艺精细,口感纯正,是当地人在婚嫁、节庆等重要场合必不可少的美酒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州人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州人过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1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