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西过年习俗拜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山西过年习俗拜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西拜年的形式和风俗?
坐标山西忻州原平,记得小时候每年过年时,正月初一大早上七点左右,家族里的男性会结伴来长辈家拜年。我们的家族在村里算大户,本家爷爷就有12个,按照辈份一家家给长辈拜年,初三,六,九,全家一起去姥姥家拜年。浩浩荡荡,舅舅姨姨挨个拜。熊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领红包环节[呲牙]
坐落山西晋中祁县我们这边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有了过年的气氛了,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这天都祭灶王爷上天献上西瓜瓜“土话”又甜又粘”。寓意是希望来年有甜蜜的心情吧,过了二十三开始打扫除,把一年的坏事打扫干净有个好心情,二十七八之前就把脏衣服啥的洗干净,二十九除夕之前贴春联
拜年是春节活动中重要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拜年可分为家拜、近拜、远拜和团拜等形式。家拜是一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如今多数地方是恭恭敬敬地鞠躬行礼。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进院要先拜神祖,然后给长辈磕头。远拜是本村亲朋好友间的互拜,只拜人,不拜祖。五服之内须面拜,亲友则可让子弟代贺。旧俗晚上去者,谓之拜夜年;初十之后去者,谓之拜灯节。清末至民国时期,同辈相见拜年要拱手作揖以示礼貌;晚辈拜年时要先到祖先神祗前叩头请安,然后再向长辈磕头。晚辈给长辈拜年后,长辈要给晚辈未婚子女“压岁钱”。
山西拜年
拜年风俗对社交礼仪的演变也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山西省各级机关单位、厂矿企业流行团拜风习,年节假期一过,人们在初八上班时相互贺节拜年、道喜祝福;有些行业春节不能休***,领导及亲友也会组织现场慰问、共庆佳节,是谓团拜。
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第一天,禁忌颇多。山西农村讲究早上不动风箱,不动笤帚,不倒垃圾,初五以内不能往院里泼水,妇女不动针剪,男子不干农活,孩子不能哭喊,说话都说吉利话,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忌打碎碗碟。万一失手打碎碗碟,不要说话,悄悄将碎片拣起来扔到井里或窖里,意为破财不外流。如今的人们更加聪明,无论年节或平时,遇到失手打碎碗盘的,都会不失时机地说几声“岁岁(碎碎)平安”。人们对付触犯禁忌的行为自有一套“破解”的方法,一来求得心理平衡,二来趁机增添喜气。
山西拜年习俗?
山西人在正月初一早上就会出门拜年,互道吉祥话语,另外小孩要向家中的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
山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其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总面积为15.67万平方千米。
山西著名景点有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乔家大院、皇城相府、雁门关、灵石王家大院、绵山风景名胜区等。
初一探亲戚,初二不出门,初三自己家里探,初四去丈母娘家,五六再看其他的亲戚,然后就上班了,感觉现在都没以前有意思了,以前一天一家,现在一天跑三家,感觉时间都被挤压了,人还不舒服,还得过
山西人还保留着哪些过年的传统习俗?
说起山西人保留着的过年的传统习俗,那可谓相当繁盛。在山西,以往的传统过年一般分为三大块,一是驱邪祭神,祈福求安的仪式文化,二是丰盛的饮食和消费文化,三是维系社会关系的交友文化。现在这三块的保留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有损益,但依旧保持着繁盛的态势。后面两者的发展基本变化不大,只是内容上的调整,在山西,过年民俗文化变化最主要的方面出现在驱邪祭神,祈福求安的仪式文化。
仪式感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张灯结彩,祭拜灶王天神,以及由驱傩演化来的各种红火。现在,祭拜神砥,祈福贡奉依旧在山西广泛的存在。但各种红火已经由驱邪求福成为了一种文艺演出,已经没有了驱傩的效用,只是更多人们选择上街游玩,看有一些舞乐和背棍铁棍表演,让文艺生活丰富年的的氛围。
提到了驱鬼逐怪,那就不能不提到爆竹了。到了今天,有各式各样的炮仗,鞭炮,而它的功能也从驱逐鬼怪变成了营造春节的气氛了。不过在山西,各个地市都发布了禁炮令,放炮在城市已经成为一种过去式,更多的是出现在农村,因此很多人说过年的韵味都留在了农村。
[_a***_]一直有守岁的传统,但现在,看春晚一起迎接新年倒计时已经成为守岁的新载体,古代人也有一家人团聚,除夕不睡,共同迎接新年到来的活动--守岁。现在,在山西农村的很多人家,家长还会准备各种点心,一家人有吃有喝,有说有笑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古代流通的钱是铜钱,长辈为了给晚辈一个美好的祝福,通常会将压岁钱的一个个的铜钱用红绳穿好,编成各种各样的美好的形状。压岁钱演变到了今天,就变成了直接给钱,以及到现在已经变成直接的微信支付宝红包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过年习俗拜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西过年习俗拜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