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趣谈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趣谈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过年都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办年货、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舞龙、舞狮、游神、祭祖、放爆竹、烟花、年例、拜年等习俗。
全国过年的大多习俗都很相近,对于汉族地区越来越觉得习俗的丧失。庙会没有了,锣鼓没有了。大家似乎都在赶着赚钱,刚过初五,很多人已经远赴他乡打工了。
由于工作性质,我每年还能跟家人团聚,我把大年三十一整天称为过年时节最幸福的一天。
打扫院子,贴对联,准备年夜饭,跟亲戚朋友发个问候,一家人围看春节联欢晚会。
这也算我家的习俗吧!
至于村里的就习俗,很多连影子都找不见了。忧伤!
过年的习俗一般是:做腊肉、香肠,买年货,打扫卫生,买鞭炮,祭祀祖先人,吃团圆饭,迎接新年的到来和欢送新年的过去,贴春联,走亲戚……
我们家乡过年还是很热闹的,每年到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腊八粥里有糯米、红豆、花生、红枣、桂圆、大米、莲子、百合等。老年人说熬的越稠越好,象征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过了腊八节后,家家户户都到集市上去买肉买鱼回家放在大盆里,拿盐一把一把地撒在鱼肉上面,在盆里腌制一个星期,晴天把腌制好的肉鱼鸡鸭用勾子勾好拿到院子里挂起来晒,等到年三十那天吃。
过了腊八节,我们家乡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村子里开始搭戏台,请戏班唱大戏,村子里男女老少吃过午饭拎着小凳去看戏。
到了小年二十三,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都赶回到了家乡,集市上开始卖春联,每家每户都要买上几幅。贴大门的、小门的,还有贴车上的。也有贴院子里的如:抬头见喜、八方来财等。都是吉利的词语。大家都祈盼新的一年大吉的利,好运连连!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一大早男女老少就起床了,大家都穿上提前买好的新衣服,新鞋子,大家都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个新的开始。吃过早饭,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准备过年的大餐,鱼是大年三十一定要有的,大多都是一条整个的红鲤鱼,我们这里年三十这天是不能把鱼吃尽的,要留一大半,说是要年年有鱼。
肉圆子也是大年三十一定要有的,说是象征着一家子团团圆圆。
饺子也是年夜饭一定要吃的,老人们说是饺子像元宝,象征着年年有钱。
一家子忙了大半天,一盘一盘的菜终于端上圆桌。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放烟花,年夜饭开始了……
孩子穿着新衣服,手里提着长辈们早就买好的灯笼,一边吃着一边玩。辛苦了一年的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除夕夜的大餐。
吃年夜饭时长辈们就把准备好的红包,塞在孩子们的衣兜里,说是压岁钱,也是希望孩子们有钱花,长大后能挣到钱。
我们这过年,可是有不少乡土风情有趣的习俗。玉犬辞旧随冬去,金猪贺岁迎春来。为了让春节过的更加喜庆祥和,人们向往年一样都基本上提前备齐了过年所需的年货。
要说有趣的习俗得从这些过年的细节里慢慢体现。在乡下农村,一般传统习俗称腊月二十三就是春节前的"小年"了,人们都习惯在过'小年'前扫房子,是寓意"除旧迎新";预示今后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再说贴春联、贴吊钱、贴窗花吧,都是很有讲究的,其词意必须是以喜庆好运为主,且突出内容要有'新意感'。无论贴什么,都从大门开始由外往里贴,这是寓意一年的福运迎进家门的意思。还有过年时要吃甘蔗,这是寓意幸福日子"节节高"之意。过年更有趣的习俗当是除夕的早晨,要看谁家做饭的柴灶冒烟早,就似乎预示谁家的日子较"红红火火",也算是新年开始赶个"好彩头"吧。这些有趣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的,却一时不曾想起!就和大家分享这些吧!
感谢您的阅读!
临近年关,大家来细说过年的热热闹闹的过年风俗?
今天已是北方小年了,按风俗要敬灶爷,送灶爷神上天。灶爷是民间非常信奉的天神,保佑人间烟火旺,人丁兴旺!过了小年就是除夕夜,除夕就是告别过去的意思,除夕会全家总动员,清理清洁,这天全家都会沐浴冲洗,屋内打扫,窗明几净,迎接新年到来!当然,重要的是备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团聚一起,也不会忘了给家中老人备上一份押岁红包,小孩备上一份[_a***_]成才红包。守岁环节也有,或一家人在一起玩下牌,看看春晚,听新年钟声敲响!春节那天就是给父母,尊长拜年,走亲访友等事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年,即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节日,是集祈福禳灾、欢庆***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的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有许多习俗经过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丰富多彩,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的精华,除了活跃气氛,更代表着人们除旧布新、拜神祭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我是东北的,下面就来聊一聊我家乡的过年习俗。
从腊月开始,漂流在外的人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往家赶了,就像是飞翔天空的鸟,都要回到老家这棵大树上,都聚集在老屋这个温暖的巢里。人凑得差不多了,就该祭祖了。家族里除了太小的孩子,男丁都会在事先选好的某一天去祖坟祭祖。虽然只是带些供品,烧一些纸钱,但却是一年之中男人们最齐整的时候,也是家族凝聚力最强的时候。
记忆中的腊八是个大日子,家家都吃粘米粥,孩子们知道,这顿粥吃过,不只是为了不冻掉下巴,还意味着年要来了,会有许多好的吃,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收。
而家庭主妇们就开始蒸豆包、蒸年糕;包冻饺子。时间是串开的,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大家相互帮忙,一面忙活着,一面叽叽喳喳地家长里短,热闹得很。
传说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庭汇报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用糖瓜堵灶神的嘴,希望他的嘴摸了糖甜如蜜,“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男人是一家之主,这个事由男人做,把旧的纸质的灶神像烧了,等年三十儿在贴上新的,把灶神请回来。
这一天,要用笤帚把房子打扫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的灰尘,包括细细的蛛网,扫走“穷运”、“霉运”,除旧迎新,除陈布新。
男人们有时间就要带着儿子或老爸去剪头了,一是剪掉烦恼,二是正月里不能剪头,年前必须要剪的。
二十六,杀猪割肉。
二十七,赶大集。其实就是备年货。
二十八,把面发。
春节到了,老家农村最热闹的是年夜饭,一到晚上要把家堂挂在正面墙上,也就是八仙桌的正上方,另外还要把近几代过世的曾祖父、祖父,及过世的父母的牌位按顺序摆放在八仙桌上,摆上供品,水果、鸡、鱼、方肉,烧上香,酌上酒。两边椅子空着不能坐。黑天后还要点上香去林堂上请祖宗,请回来后儿孙都要下跪瞌头。
前几年在邻村发生过一个真实的笑话。有一位年轻人去祖跟前瞌头,外面院子里有人放鞭炮,八仙桌下趴着一条狗,他刚跪下一瞌头,结果趴在八仙桌下的狗窜了出来咬破了年轻人的头。疼痛不说,大过节的十分丧气,年轻人万分苦恼。
谢谢邀请。
年关(春节)将近,有哪些热闹的过年风俗习惯呢?这个问题也很好回答,也很难回答。说好回答就是四个字:“欢乐、热闹”!说难回答就是中国地大物博,南橘北枳,江南塞北风俗习惯自然不同。且中国有句古语叫“十里不同俗”。
首先,一进入腊月,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起来。例如多数人家会杀猪宰鸡,腌制香肠、风干香鸡等。可以看到很多肉食门市房内房***满灌好的香肠,在街上走很远就能闻到香味。一些家庭也会自己制作或者让肉食店灌好后自己拿回家晾制。不过今年猪肉价格大幅度上升后,灌香肠的已经明显减少。象笔者去年灌了500元钱的,而今年到现在由于猪肉价格太高还没有灌。
其次,到城乡集市上看以看到商贩们卖的五彩缤纷的床罩被单、衣服等,而顾客购买的也很多。各种水果、食品也是非常畅销。以前卖鞭炮的是集市的重点,现在由于各地限放令的实施,在集市上已经很难看到鞭炮的影子了。
年货购买的差不多以后,从腊月二十三(辞灶节,也叫小年),人们开始返乡回家团聚过年。农谚云:腊月二十三,割了炮仗买着鞭,欢欢喜喜回家过大年。家家户户开始炸鸡炸鱼炸肉丸子,煮蒸鸡***等。
第三,串门走亲戚。这个习俗本来是年后的事情,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风俗也随之改变。象作者所在地区,年前年后都要串门。年前主要是送礼品、食物,例如单位分的年货自己吃不了,就送给亲朋好友一些过年吃。而年后的串门主要是借放假和农闲季节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特别是新女婿,初二或初三走丈人家,岳父家的兄弟们要轮流摆宴招待,有的还要住几天才行。
第四,年三十或初一家家户贴春联,挂***庆祝春节。
当然最热闹的还是年三十除夕之夜了。这才是春节的***。全家老老少少团聚一堂,炒上满满一桌子鸡鸭鱼肉,最少十二个菜,一边喝酒守岁,一边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一直等到零点新年钟声敲响,都跑到街上点燃鞭炮烟花,这时才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放完鞭炮烟火重新回到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开始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这又到了孩子们最快活的时刻了!
其实高兴的还是新年里的全家相聚。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近的远的回家团圆。在我们乡下都围坐在炕上,聊家常看电视热热闹闹的。
老家的人喜欢看戏,村里都有自己的戏班子。从三十到十五每天换着样的唱,这两年中间还夹着几部现代京剧,台上开始台下合嗓,父亲母亲听的唱的不亦乐乎。
初一早晨要到海边的庙里拜海神和龙王。巧手媳妇蒸的各种花饽饽肥大的猪头挤满了庙里的桌子,大人小孩上香祈求平安与丰收。
时光荏苒, 一些过年的***俗也在慢慢的消失,但家人的团聚一直都是我们的渴望,新年快到了 ,祝愿天下的国人阖家欢乐、幸福健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趣谈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趣谈过年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