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苍南过年习俗,苍南过年风俗

恒布 2024-10-03 8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浙江苍南过年习俗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浙江苍南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温州人过年的习俗?
  2. 温州人是怎样过年的?
  3. 温州苍南的特产是什么?

温州人过年的习俗?

习俗:

1.

浙江苍南过年习俗,苍南过年风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腊制年货 农历二月初,各家准备过年,忙于储存制作过年食物,以腊货为多。

2.

年糕糯米掺些籼米,炊熟,放在石臼中捣制,然后做成各种形状。加上红糖、桂花等

浙江苍南过年习俗,苍南过年风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春联 春联,温州人俗称“门对”。一般用红纸黑墨书写,传统宅院会在正屋、厅堂

4.

浙江苍南过年习俗,苍南过年风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送节 旧时有“送节”习俗。即在十二月时,女婿以糖制印花年糕二十双,外加鱼肉之类

温州人是怎样过年的?

温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过年的习俗也非常丰富多样。温州人过年一般有这些习俗:
办年货:除了象征“大吉”的柑橘、“盘财”的荸荠、“红彩”的红萝卜外,还有圆脐的红膏江蟹、蛏子、虾、蛤等,既要讨口彩,又有沿海地区的海鲜特产
祭灶:农历腊月廿四,每户人家都要“拜镬灶佛”(灶王爷),祭灶王。
掸新:廿四夜也称交年,自此日起直到年关除夕,温俗每家都要大扫除,俗称“掸新”,分打扫和接新。
捣年糕:温州人又称“捣糖糕”,是温州人家过年前必备的年货。一般是糯米与梗米的混杂浸泡几个小时后,放到干净的梯桶里,盖上雪白的纱布,放在蒸笼里蒸熟,蒸熟后用舂米的工具舂,把捣好的年糕粉混放到雕刻有花鸟虫字的木制模具里一条条压一下,每一条年糕都刻印有漂亮的图案和字,字一般为“福”“寿”居多,表达了温州人对生活、生命的美好祝愿。
吃年糕:正月初一的早餐,也就是新年的第一餐,一定要有年糕吃,预示着一年高一年,或者说年年高升。
此外,温州各地还有一些特色的过年习俗,如苍南县蒲城的“拔五更”、乐清南岳镇和蒲岐镇的抬阁、瓯海周岙村的挑灯节、瑞安曹村的花灯节、平阳鳌江镇的划大龙等。

温州苍南的特产是什么

四季柚、翠龙茶叶、桥墩翠冠梨、马站荔枝、马蹄笋等。

1、四季柚

苍南四季柚,浙江苍南县地方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历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称。外形独特,味道甜、口感好,含有柠檬酸和多种维生素,不仅是果中珍品,而且可以药用。堪称果中之王。

2、翠龙茶叶

苍南翠龙茶是浙江苍南当地的传统名茶。产于浙闽交界处、平均海拔高度达400米的苍南县五岱山顶上。苍南翠龙茶属新创名茶,该茶***年曾获省二类名茶称号,99年又在浙江省第十三届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省一类名茶。

3、桥墩翠冠梨

苍南地处浙南闽交界的玉苍山南麓,依山傍海,物产丰富,为美食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宝库。又由于处浙闽交界,从而形成了多种语言、不同风俗的地方文化。从而饮食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当地的风味菜肴原料主要取材于高山和近海,菜品注重原汗原味,少油不勾芡,姜酒味浓郁。

4、马站荔枝

荔枝因果实成熟时枝弱而蒂固,不可摘取,只能用刀连枝剪下,故名荔枝,荔枝因形象美艳、质娇味珍、超凡出众而被古人宠爱,称誉为"人间仙果"、"佛果"。

5、马蹄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浙江苍南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浙江苍南过年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0531.html

相关文章

过年习俗主题挂饰,过年的挂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主题挂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主题挂饰的解答,让...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3 评论0

过年习俗手工翻翻书,春节翻翻书手工制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手工翻翻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手工翻翻书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3 评论0

过年习俗 幼儿园,幼儿园过年风俗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习俗 幼儿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过年习俗 幼儿园的解答,让...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3 评论0

过年包水饺习俗简介,过年包水饺的意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过年包水饺习俗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过年包水饺习俗简介的解答...

过年习俗 2025-02-06 阅读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