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瑶山隧道春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瑶山隧道春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中国铁路建设在80年代出现低潮?
简单理由,刚刚改革开放时,钢产量才几千万吨,铜产量只靠坦赞铁路运来的一点矿石也很少,需要用钢用铜的地方又很多一一例如小浪底工程、三峽工程,高速公路等,所以铁路不能大干快上。
进入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全国铁路的路网骨架已经形成,但是运输压力很大,所以铁路建设的重心放在了对原有线路的扩能改造方面,一方面是一些铁路增建复线,还有一些铁路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比如成渝铁路在80年代中期完成电气化改造后,使用功率更大的电力机车牵引,运输能力比过去使用蒸汽机车牵引提高了一倍。此外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当时珠三角地区唯一通向外省的铁路就是京广线,但是京广线南段长期是单线,制约了运输能力,所以国家决定衡阳到广州段增建复线,并且在穿过南岭的地方开凿14公里长的大瑶山隧道,将线路取直,郴州到韶关间率先建成了电气化线路。在华北地区修建运煤专线大秦铁路(大同——秦皇岛)。
除了既有线路的扩能改造,在机车方面开始批量生产功率更大的机车,并且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功率的机车,为今后一些新机车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80年代末停产干线用蒸汽机车。旅客列车也是在80年代的时候逐步扩大编组,过去一般只有13节的客车扩编到16节、17节,个别平原线路的客车甚至扩编到20节。
虽然80年代新建铁路少,但在铁路建设方面并非没有作为,在当时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既有线的扩能改造和机车升级方面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八十年代末期,国家的经济基础还很弱。科学技术各个方面都处在低谷期。长春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就是当时国产最好的车了。当时的公路还不好,大多都是土路,当时还有一个小故事,说下雨天是水泥路,不下雨天是杨灰路。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下雨天,车在路上走就给路上和泥了,不下雨天车在路上跑把路上的粉尘带的满天飞,也就是说的杨灰路。所以说国家当时那有钱修铁路啊。当时的大型机械就有推土机,其他的设备中国还不能生产呢。国家对经济改制后,经济腾飞了,才有了修铁路的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瑶山隧道春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瑶山隧道春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6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