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胶东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胶东农村过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胶东农村过年的时候要吃“合菜”,有什么含义?怎么做?
在胶东农村过年的时候要吃“合菜”,有什么含义?怎么做?
虽然说全国都在过年,但是过年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团圆饭,有的地方是大年三十的中午吃团圆饭。在我的老家,是子夜12点准时放鞭炮,放完鞭炮以后开始睡觉,大约睡三个小时做左右,大人孩子就都起床了。我们过年的团圆饭,是在下半夜开始吃的,也就是凌晨三点左右,家人都开始起来吃菜喝酒。早晨的这顿团圆饭,几乎家家都要做上一盘“合菜”,也可以说是我们这里的传统。
为什么一定要做一盘儿“合菜”呢?因为合菜寓意和和睦睦,合合美美,就是告诉大家,一家人要齐心协力,兄弟姐妹要相互关爱。每年在这新春到来之际, 在全家人团圆的这顿家宴上,合菜是每一家必不可少的,就是告诉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要珍惜亲情,只有亲情才是最宝贵的。老祖宗留下的这道菜,或者说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合菜,就是一道简单的凉拌菜。现在的人们,对大鱼大肉并没有什么胃口,反而对这道清胃可口的合菜却情有独钟。那么这道合菜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和菜的主要食材就是***心,最好是中间最嫩的***心,将***心切细成丝,再用开水烫一点儿粉丝,粉丝凉了以后跟***心儿和在一起。
凉拌合菜以前最好是准备一点儿海蜇皮,有了海蜇皮,这盘儿合菜味道才更加独特。海蜇皮也同样的切成丝儿,跟***丝和烫过的粉丝合放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凉拌和菜,必须用蒜泥儿,用辣椒油或者其他的调味品拌出来的,都不是正宗的合菜。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再加上盐和香油,味极鲜和醋,以及其它的一些佐料,这样一盘合菜就完成了。
合菜是我们这里的传统菜,不知各位的家乡是不是也吃合菜呢?过大年有哪些传统菜,不妨交流一下。
在胶东农村过年的时候要吃“合菜”,有什么含义?怎么做?
胶东拌合菜,是一种家常小吃,原料成本低,制作方法简单,一般的宴席都会有这道菜。而在胶东农村,家家户户的年夜饭上,拌合菜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道菜。主要是其寓意好,用多种菜料,用冷拌的方式调和在一起,寓意全家人虽然年龄不一,男女不同,都有心往一起使,和和睦睦地过日子,在新的一年里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一些。
说到拌合菜,又不得不夸一下大招远了。因为这个菜的主要原料,就是和大招远有关的。这个咱先不说,先说一下两千多年前招远人发明的一个菜:全家福!全家福发明于西汉时期,当时招远这个地界叫曲成县。曲成县人娄护,和当时的王氏五侯兄弟友好,五侯兄弟各赠给他美味佳肴,有时候他吃不了,就回家合在一起,弄成个大杂烩,结果发现这个大杂烩的吃法别有风味,因此就诞生了一道名菜,当时叫做五侯鲭,后来被称为全家福,在南方叫佛跳墙,意思是佛闻道味道,也会跳墙来偷吃。这个全家福,就是将各种菜肴放在一起乱炖,也有全家和合的意思,不仅口味好,而且寓意好。那么这胶东的拌合菜,也是这样一道菜,口味和寓意俱佳。
拌合菜一道最主要的原料,就是粉丝。而我们招远,是胶东半岛上一个县市,这里是龙口粉丝的发原地和主产地。所产的龙口粉丝条细匀,浸泡48小时不发胀,是制作凉菜的最佳原料。所以,胶东各地的伴合菜,粉丝多是使用龙口粉丝。除了粉丝之外,再就是***丝,胡萝卜丝(烫熟),豆芽,鸡肉丝(也可以切上火腿丝),也可以加上木耳、海米等,再加上香菜段,用食盐、蒜泥、味极鲜等调味品调和。这道菜的特点是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吃起来清爽可口,是下酒和佐餐的很好的小菜。特别在节间大鱼大肉摄入过多的时候,这道小菜是很好的调节。
吃是一种文化,每一种菜肴,都会有其特殊的文化含义。胶东的拌合菜,虽然制作非常简单,但其文化含义却比较丰厚,是春节祈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俗话说“家不和外人欺”,这种凝聚家庭亲和力的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希望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入,家和万事兴,共筑中国梦。
在胶东农村过年的时候要吃“合菜”,有什么含义?怎么做?
农村也好,城镇也好,劳动辛苦一年,都盼着过年这几天,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也可以亲朋好友好好聚一下,而有一道菜是我们这聚会必吃的菜,叫“合菜”,山村梅花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这“合菜”。
“合菜”是一道凉菜,原料很简单,自己家里种的大***、粉丝、海米或火腿、香菜,做法更是没啥技术,把***心切成细丝,粉丝开水煮熟,海米泡一下,香菜切小段,或不用海米加火腿切细,加点蒜泥、蚝油、盐、醋,拌匀了就可以了。过年时吃鱼、肉过多,拌个“合菜”,真是爽口开胃。这就是我们烟台这边过年家宴上不可少的菜。
“合”同“和”,因此“合菜”在我们家乡又叫“意和菜”,寓意是说全家人一起吃了这个菜,一大家人要和和睦睦,意意和和的、且要尊老爱幼团结一致,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天下才太平。”
俗话说:“和为贵”,国与国都要讲和平,况且是亲亲的一大家人呢,那自然是互相谦让,和睦相处了。
为什么新女婿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要到岳父母家住几天,俗称“住正月”,这有什么讲究?
这应该是各地习俗不同,我们这边没有这种情况。我们这边习俗是:头年(即上年)儿女出嫁,第二年正月(一般是正月初二、初六)女儿及女婿来到,岳父岳母家拜年,吃完午饭下午就要回去,不能在岳父岳母家住。具体原因无法解释,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习俗。谢谢邀请!
没听说过这种讲究,也没听话那儿有这风俗,只听说过结了婚的女人回娘家是不能夫妻同床的,如家中有兄弟姐妹那将把一些不洁利东西带到她们家的。
一班回娘家住几天的都是比较远的,或她娘家的亲戚比较多。有的女人的娘家亲戚是没三两天就走得完的,是这种情况的为了大家方便才别需在娘家住几天,如是讲究点的城里人也会为她在外面打户间住的。
这问题是从礼仪方面讲,胶东也有这风俗,女几出嫁,三天后回门称回"四“,第九天还回一次转九,回后带女婚住九天,从50年代,国家也有婚因法,自由恋爱冲破封建束缚,大都把转九这规矩解除了,所以就把转九放在正月熹庆中,就出现住正月九天,跟亲戚朋友,叔伯们熟悉一下,出现请女婿,一开始光请女婿,现在连出嫁女一起请,门户大都吃不完,一天吃両家。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吃顿饭不:眨眼睛,一…
胶东花饽饽典故?
具体如下:
大饽饽,汉族面食,古代时多用于祭祀,现在的胶东地区春节仍用于祭祖摆供,多产于山东的胶东半岛,流行地域为烟台、威海、日照等地,又称大枣饽饽。
大枣饽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麦子种植,历史来源悠久,从有麦子开始,就开始有了祭祀。公元前6世纪,当开天辟地的时期,轩辕开辟了农业,在山东、山西、河南、[_a***_]等地都有了麦子,但是没有在全国普及起来。
在战争时期,农民为了纪念轩辕,就开始有了饽饽,以做出来又香又大的花饽饽来表达自己对轩辕的感激与崇敬。饽饽的来源,是从祭祀开始的,主要是祭天、祭地、黑白喜事的祭奠,祭品以枣饽饽为主。在明朝时饽饽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家家户户都会做,都能做。
胶东人的传统习俗里,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些花饽饽,在蒸好的饽饽上装饰龙凤呈祥、石榴花开、莲花宝座等花型,所有吉祥福愿都凝聚其中。除了自家人吃,他们还会将花饽饽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在胶东,过年最有年味的莫过于吃那白白胖胖的大饽饽。从大年三十晚上起,各家都要祭祀灶神、财神、天地神、家堂(亦称菩萨)和老祖宗(亦称老爹老母)等,这祭祀的供品中,少不了大饽饽。
胶东人家过年做大枣饽饽,为的讨吉利。饽饽是发面做的,寓意“***”。“枣”与“早”谐音,故大枣饽饽蕴含“早发”、“***”之意。不管是期盼事业蒸蒸日上,还是渴求生意发达,总之,这“发”字着实包含了胶东人家祁求过上好日子的美好心愿。
胶东的定亲习俗?
胶州订婚(也叫定亲)的习俗也根据不同地方有不同差异,意味着两家需要商定结婚的实际流程和结婚准备细节,定下结婚日期及结婚前的各种程序比如送日子、嫁妆什么的。订婚需要双方家长聚齐,男方买一枚黄金戒指(这个不一定一样)作为订婚证物去女方即可。这里双方可以去酒店聚餐也可在女方家、男方家聚餐。因人而异
选日子的意思就是给你们这对新人选择结婚的良辰吉日,就是选个结婚的好日子,这是风俗
订婚后的第一个程序是送日子[家具、家电等购买或陪嫁也是因情况不同,双方家庭协商办理],送日子就是要告诉女方,结婚日期快要到了,男方该准备彩礼,女方制定陪嫁物品。送日子去女方要带四大样--猪肉[半头或一头]、粉条、囍馒头、淡水鱼(具体询问女方)!礼金必须要带,如果要用礼金买家电则要带齐,如果已经买了{时间紧的时候都提前买了}则象征性的带着点礼金,金货(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镯。金耳环、金脚链、金手链,前四个必须有)送完日子就说明结婚提上日程,各方要积极准备操作了
订婚后结婚具体时间没有限制,但不得超过一年,送日子后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个别乡镇或城区都是默认订婚即定亲,一般以这个起算三个月内必须结婚,订婚日期后最长半年内要送日子,或者有的地方以订婚(亲)后就要准备了,送日子的时间肯定里订婚不远,胶州相亲类大部分直接送日子,订婚一般不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胶东农村过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胶东农村过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dfmw.com/post/58230.html